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近日,景泰县人民法院妥善调解一起因无人机喷洒农药导致邻近农田农作物受损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承办法官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用心用情多次组织调解,被告方当庭履行赔偿义务,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2022年,李某在自己的10亩承包地里种植西红柿,2022年6月18日,正值李某所种西红柿开花挂果时,地邻孙某、雷某夫妻雇佣焦某操作无人机在自家的玉米地里喷施除草剂,李某见状后出面阻止未果,打药后的第三天,李某的西红柿苗出现大面积枯黄,李某立即给孙某、雷某夫妇打电话说明了这个情况,李某也给红水派出所进行了报案,同时给景泰县农技中心打电话反映情况。景泰县农技中心第一时间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实地核查,在了解实情后,县农技中心向李某出具了《番茄、大豆药害核查报告》,载明药害原因是无人机喷施附近玉米田除草剂,药害面积10亩,使得李某种植的西红柿绝收。李某和地邻孙某、雷某、无人机机主焦某就赔偿问题一直未能达成协议,李某无奈诉至景泰县法院,请求判决孙某、雷某、焦某赔偿其经济损失94748.80元。
法院受理该案后,承办法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查情况,并走访村委会、周围地邻和其他西红柿种植户以及西红柿收购者,全面了解涉案侵权损失的客观情况。原、被告双方就赔偿数额分歧较大,确定李某西红柿的具体损失是化解纠纷的关键。经了解得知,西红柿秧苗侵害受损鉴定机构全国仅有两家均在外省,且鉴定费用高昂。对此,承办法官再次与原、被告双方沟通,讲清鉴定流程及鉴定费用等问题,希望双方慎重考虑。同时,法院委托县发改委就涉案损失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意见向当事人提出了调解方案。
为化解矛盾,承办法官再次召集李某、孙某、雷某、焦某协商,从时间、金钱成本与邻里关系等角度进行劝导,耐心细致地为被告方阐明相关法律规定,告知若申请司法鉴定必将承担高额鉴定费,经过法官的耐心劝说,逐渐缓解了原被告双方的对立情绪,原被告双方被承办法官的公心、耐心、诚心所打动。最终,被告孙某、雷某当庭共同赔付原告李某15000元,无人机机主焦某当庭赔付李某17000元,原被告双方握手言和。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