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蓼泉镇有“抚彝故地”的美称,是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重镇。近年来,临泽县人民法院蓼泉法庭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为导向,紧盯人民群众在司法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探索基层法庭工作新模式,打造助农法庭、庭所共治、庭声“蓼”亮三张名片,为乡村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聚焦乡村振兴 打造助农法庭
蓼泉法庭管辖蓼泉、平川两镇19个行政村,涉农纠纷案件占法庭受理案件数的60%以上。为此,蓼泉法庭创新举措,开辟涉农案件“绿色通道”和快速处理机制。
对于受理的涉农纠纷案件,以最快速度予以调解、审理、结案,切实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得以及时兑现。此外,法庭还积极凝聚社会各界力量,邀请村委会成员和有影响力的村民参与案件调解工作,消除村民之间的矛盾,着力打造“助农法庭”。近三年,蓼泉法庭共审结涉“三农”纠纷202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聚焦诉源治理 推动庭所共治
今年2月,蓼泉法庭在与司法所、派出所的定期摸排中,排查出一老人因儿子私自支取其养老金,却不愿意承担赡养义务,欲将儿子诉至法院。法官在了解基本情况后,考虑到家事纠纷贸然进入诉讼程序,会加深老人与子女之间的隔阂,不利于矛盾化解,遂主动联合司法所、派出所进行诉前调解。通过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工作人员的说理释法,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儿子认识到自身错误,主动向母亲道歉,母子亲情得以回归。
记者了解到,蓼泉法庭严格按照“三官一师”进网格活动要求,以“黑河两岸同频,两镇庭所共治”为主题,纵深推进诉源治理。主动加强与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之间协作配合,发挥法庭专业优势、派出所属地优势、司法所调解优势,实现数据信息共建共享,整合力量、提前介入、集中化解发生在辖区的矛盾纠纷。涉及邻里纠纷、赡养纠纷、抚养纠纷、继承纠纷引导其通过司法所、调委会先行调解解决矛盾纠纷,坚持靠前服务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于萌芽状态。
聚焦普法宣传 打造庭声“蓼”亮
“现在宣布开庭。”3月15日,临泽县公安局蓼泉派出所民警联合蓼泉法庭法官走进蓼泉中心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一日小法官”法治实践活动。当天,同学们换上法袍,坐上审判席,体验“上庭”做“小法官”,生动再现了每一个庭审程序,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普法教育课。
打造庭声“蓼”亮品牌,创新普法宣传阵地,蓼泉法庭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桥头堡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将审判工作重心下移,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持续性、常态化利用农闲时节、赶集日、村社干部会、村民大会等有利时机开展普法宣传、巡回审判、公开庭审、夜间法庭,录制“法官讲故事”“以案说法”“防骗反诈小贴士”“孝贤睦诚好声音”语音普法课堂,并联合辖区乡镇文化站利用“乡村大喇叭”早中晚10分钟进行循环播放,真正让辖区群众喜闻乐见,主动融入普法课堂,沉浸式学习法律、轻松化用法维权,情景式感知真善美。(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