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法院:倾力打造“四心”法治化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3-02-20 17:38:19     来源:甘肃法制报

全力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金昌法院着力打造“四心”营商环境侧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见习记者 鲜晓苏 通讯员 蔡中利

近年来,金昌两级法院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理念,不断增强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感使命感,始终保持“赶考”精神,找准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着力点和切入点,努力为企业营造放心、安心、舒心、暖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优化诉讼服务为企业营造舒心营商环境

积极创新诉讼服务机制,不断降低企业诉讼成本,推行“互联网+”工作模式,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强力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依托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网、网上保全系统、网上鉴定系统、集中送达平台、云上庭审平台,推行诉讼事务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网上庭审,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2年,全市法院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网在线立案1010件,通过互联网开庭936件,网上送达4383次,调解纠纷1858件、公布裁判文书4682份。加大案件速裁力度,实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降低企业纠纷解决时间和成本;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助力企业松绑脱困;设立涉企案件服务窗口和诉前调解室,实现服务主动前移。

创新服务举措为企业营造暖心营商环境

全市法院与市总工会、工商联、银保监会、中小企业协会、公安交通等多家单位建立在线调解机制,48个调解组织和111名调解员进驻调解平台,设立劳动争议、金融纠纷等类型化调解室,聘请19名特邀调解员入驻诉讼服务中心和人民法庭,2022年,全市法院新收诉前调解纠纷4058件,同比上升57%,诉前调解成功3756件,调解成功率92.56%,民事一审案件分流调解成功率57.8%,大量涉企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在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巡回法庭,全市法院法官深入田间地头、厂矿林区巡回办案450件。与企业开展常态化联系,组织审判力量主动服务园区、企业,利用送法进企业,法治讲座形式,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完善“法律风险点+典型案例”的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提示机制,不断增强企业规则意识、守法意识,帮助市场主体防范法律风险,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经营。

强化审判职能为企业营造放心营商环境

全市法院立足主责主业,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022年,依法审结买卖合同、建设工程合同、加工承揽合同等合同类纠纷案件4814件。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进一步缩短诉讼用时,做好均衡结案、审限管理等工作,切实提高审判质效。民事、行政案件实现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提升至76.8%,平均审限缩短至42.4天。正确实施民法典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等制度,防止不诚信当事人因合同不成立、无效、被撤销而获益,依法保护诚信经营惩戒失信行为,保护企业自主经营权,鼓励和促进交易,加强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加快破产案件审理,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16家单位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对未结破产案件建立台账,实行领导包案,制定结案计划实时管控,设立破产审判专业合议庭,新收破产申请审查案件实现当天申请当天审查。

破解执行难题为企业营造安心营商环境

规范执行行为,合理简化流程,压缩执法办案时间,提高执行兑现率。全市法院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为企业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提供司法服务保障;精准审慎适用限制人身自由、查封、扣押、冻结、保全等强制措施,采用以物抵债、以债转股、分批履行、轮候冻结、执行和解等稳妥温和的执行方式,为企业生存发展留足空间。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促进市场主体诚信经营,营造诚信守法的营商环境。2022年,执结案件5070件,执行到位金额11.1亿元,打通查人找物、财产变现、协同联动、精准惩戒、打击拒执等方面堵点,网络查控案件5814件,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切实维护司法权威。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