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庄法庭:把好群众心中的“公平秤”

发布时间:2023-02-11 11:14:29     来源:甘肃法制报

春节前夕,一起兰州某家政服务公司诉中国某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欠付淤泥和管道清理费案件,在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法院花庄法庭当场撤诉。

“涉诉败诉会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涉企案件要优先受理,能调尽调、该判速判。”2月9日,花庄法庭庭长王军告诉记者:“受理该案后,我们迅速查明案情,第一时间联系双方企业负责人沟通调解,通过耐心讲法、讲理,促成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一槌千钧、法在人心。为着力打造“马锡五式人民法庭”红古样板,花庄法庭创建了以党建为统领、诉讼服务为抓手、诉源治理为突破的运行模式。三年间,共受理案件1010件,结案率92.1%,调撤率77.6%,成为群众心中的“公平秤”。

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确保诉与非诉无缝衔接。花庄法庭通过推行的党政联治、村社联动、行业联建、社会联合“四联”诉源治理模式,设立诉调对接中心、法官工作室,引入人民调解、村委(社区)调解、行业调解等,快速引导案件进入“解纷服务超市”。

人民调解员张恩福告诉记者:“非诉纠纷‘过滤’后,会‘网格化’分流。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引导至村民小组调解员、村委会(居委会)处调解;异地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去距离双方较近的人民调解组织化解;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矛盾纠纷,前往劳动争议部门或法官工作室化解。”

花庄法庭还定期组织协调司法所、派出所、工会、妇联、劳动、民政、乡镇(街道)、村(社区)召开联席会议,及时了解矛盾纠纷的起因及处理情况。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司法满意度,依托信息化智能设备,花庄法庭打造了集诉讼引导、立案登记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大厅。按照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一名法警、一名驻庭人民调解员和各村、社区调委会调解员,即“1+1+1+1+1+N模式”,配置法庭工作团队。同时,积极推动巡回法庭与智慧法庭、乡镇综治中心、工业园区融合,进村社、进农户、进企业、进园区,结合移动微法院、微信群等“线上+线下”方式,搭建起一座群众“家门口的法庭”。

又到一年的春耕备耕和开学季。近日,花庄法庭法官精选了一些涉种子产品交易、校园欺凌、电信网络诈骗等案例,开展法律宣讲活动。精心编制便民联系卡、立案流程卡、当事人法律文书格式范本等资料向居民群众发放,并接续开展“无讼社区”“无讼村”法治创建活动。(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杨丹)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