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监督质效 打造品牌亮点
——定西“四联模式”推进新时代基层检察院建设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米军
近年来,定西市检察机关采取联责、联抓、联创、联建“四联模式”,持续推动基层检察院建设责任体系完善、监督质效提升、品牌亮点创建、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全面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上下联责
形成工作落实合力
严格落实市级院主抓、基层院主责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落实市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包抓基层院、对口部门指导基层院、基层院建设工作年度专题研究和定期报告等制度,持续推动基层院在业务指标排名、精品案件办理、工作机制创新、过硬队伍建设上“追赶进位、走在前列”。市检察院建立县区检察院履职情况和年度综合考核结果通报县区党委制度和《定西市检察机关县区检察院一体化考评办法》,持续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积极采取与市发改、财政等部门“融合共建”方式,以基础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项目为载体,促进市院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面进步、整体提升。同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协调解决县区检察院各类地方性津补贴及时足额保障到位。
业务联抓
持续规范法律监督
完善司法办案权责清单、检察官绩效考评等制度机制17项,构建主体明确、权责明晰、层次分明的司法责任体系。持续落实“案-件比”质效评价标准,两级院办案周期平均缩短5天。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会商、检委会把关、案件流程监控作用,确保做到放权不放任、监督不缺位。深化检务公开,及时发布案件信息,以阳光司法促进规范履职。落实“六联机制”要求,与政法各单位协同一致、形成合力,加强常态化沟通联络,深化配合监督制约。在全市公安机关挂牌成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推动信息数据共享监督关口前移。联合市纪委监委、法院、司法局出台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协作办法,推动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有序对接。每年召开检律协作联系会议,加强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构建良性检律关系。两级院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各项工作实现常态化,积极选聘人大代表担任人民监督员、检察听证员,把“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政治承诺落实到检察履职全过程、各方面。
品牌联创
切实提升特色品质
制定出台《定西市检察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与市工商联共建沟通联系机制的做法入选全国工商联与检察机关沟通联系典型事例,办理的一起水泥公司非法采矿及破坏生态环境案件入选全国检察机关督促整治非法采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全面履行公益诉讼职能,通过检察办案清理非法占用河道377.13公里、治理污染水域面积1355亩、保护林地1003.94亩、耕地8828亩,拆除乱建乱占建设108处,索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3032万元,追回国有财产损失9605万元,办理的“慕丽水岸”相关案件被最高检评为全国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制定出台《定西市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召开了30余家单位参加的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协作工作座谈会,广泛达成了“行政机关主动接受检察监督”“实现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良性互动格局”“持续深化协作配合凝聚合力”等共识,与市纪委监委、法院、司法局共同制定出台了《定西市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协作办法(试行)》,该做法被最高检向全国推广。制定出台《定西市检察一体化机制工作办法》,提升法律监督效能。
队伍联建
加强过硬队伍建设
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配合党委组织部门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善于解决复杂问题、能够驾驭复杂局面的干部,截至目前,两级院共有15名干部进入领导班子,有11名“80”后成为领导班子成员。稳步有序推进干部交流任职,近三年来,市院班子推荐其他市州任职1人、政法机关交流任职3人、纪检监察机关交流任职1人,县区政法机关交流任职9人,县区院4名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市院机关任职、2名年轻机关干部下派到基层院任职。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