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场主体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
——平凉市检察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综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小锋
今年以来,平凉市检察机关紧扣市委“3659”发展思路,坚持依法能动履职,以“维护民企权益、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为抓手,通过高效、便捷、暖心的司法服务,让各类市场主体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平凉市检察院主动将检察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制定出台《平凉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全市九大重点产业链发展的十项措施》等文件,组织检察干警深入企业了解存在困难和问题,走访调研链上链主企业165家,发放调查问卷480余份,收集各类问题线索56条,帮助企业解决涉法涉检问题26件次。
平凉市检察院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与司法、工信、市场监管、税务等行政执法部门建立相关协作机制,联合开展专项活动25次。落实设立了“12309”检察服务中心涉企绿色通道,推行重点企业和商会“检察官专人联络”制度,开展法律咨询、检察服务等工作,确保民企诉求“件件有回应”。
推行办案服务一体化模式
平凉市检察院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少捕慎诉慎押”刑事政策和最高检“11条执法司法标准”,依法规范慎重采取批捕、起诉、查封、扣押等措施,推行办案服务一体化模式。建立全市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成立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制定出台了实施细则,组建专业人员名录库,专门开展涉案企业第三方监督评估工作。庄浪县检察院办理的相关涉企案件,适用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督促企业进行合规整改,经第三方机制考察评估通过后,对企业及企业法人代表作出不起诉处理,确保企业既能通过宽缓处罚“活下来,发展好”,又能在依法依规整改中受到监管和约束。
全市检察机关从严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认罪认罚适用率、确定刑量刑建议提出率均达到92%以上。依法批捕合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经营、职务侵占等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嫌疑人,起诉107人;依法批捕侵犯民营经济投资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人身财产安全犯罪嫌疑人,起诉310人;坚决扫除以暴力、“软暴力”等方式向民营企业收取“保护费”“管理费”、寻衅滋事扰乱生产经营秩序的黑恶势力犯罪,为企业发展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
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平凉市检察院综合运用法律监督职能,形成“刑事主导+合力监督”的立体化法律监督格局。开展涉民企刑事诉讼案件“挂案”及刑事申诉“积案”专项清理活动,与工商联、法院、司法局等单位联合成立企业民事纠纷联调机制,快速解决涉企民事纠纷。持续加强对涉企刑事立案、侦查活动的监督,对涉民企刑事案件提前介入达到100%,监督立案侵犯民企合法权益犯罪12件,同比上升140%。深入开展涉民企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对17起涉民企行政处罚案件进行监督,发出检察建议10件;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制发检察建议39件,全部得到采纳。通过公开听证、检察和解等方式,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压”。
坚持公共利益和民营经济“双保护”。崆峒区检察院、华亭市检察院、崇信县检察院在履职过程中,发现校园周边及外卖平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依法向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规范餐饮业守法经营行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目前,全市共办理涉企公益诉讼案件63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9份,提起民事公益诉讼3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10件。
一年来,全市检察机关通过“三个结合”(坚持依法办案与风险研判相结合;坚持检察建议与跟踪回访相结合;坚持办案质效与司法为民相结合),倾力为民企解忧,助力依法治企。开展办案影响评估率90%以上,助力企业有效运行。通过全面分析案发原因、企业管理漏洞,向涉案单位送达检察建议书10件,回复率、采纳率均达100%。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