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省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负责人齐世萍

发布时间:2022-09-03 16:57:26     来源:甘肃法制报

立足职能打击整治违法犯罪 构筑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防线

——访省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负责人齐世萍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何明霞

互联网信息时代,公民个人信息所承载的人格利益、公共利益和经济利益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与此同时,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日趋严重,滋生了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盗刷信用卡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危害严重,群众反响强烈。

6月30日,由省委政法委牵头的打击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正式启动,省检察院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9月1日,记者就全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打击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情况,专访了省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负责人、二级高级检察官齐世萍。

记   者:请问开展打击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齐世萍: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隐私、财产和生命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呈现出高发多发态势,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等现象屡见不鲜,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社会反映强烈。省委依法治省办将开展打击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作为2022年“十件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针对个人信息被泄露、滥用、超范围收集等突出问题和隐患,在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的基础上,省委政法委联合各相关单位再谋划,部署打击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方位、多维度构筑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防线,最大限度预防和消除危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隐患,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防范化解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切实维护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记  者:我省检察机关围绕打击整治侵犯公民个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如何安排部署的?

齐世萍:此次专项行动由省委政法委牵头,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法院等12家单位共同参与,涉及面广、针对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检察机关作为主要成员单位之一,立足检察职能,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有力震慑犯罪分子,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发挥监督职能,对利用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诈骗、敲诈勒索、盗刷银行卡等下游犯罪加大追诉力度,确保全方位、全链条打击整治;结合办案中发现的行业监管漏洞,通过检察建议促进源头治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记  者:我省检察机关开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有哪些主要任务和举措?

齐世萍:全省检察机关要认真落实省委的部署要求,立足检察职能,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切实推进案件攻坚;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紧盯重点领域,积极开展溯源治理,切实将依法打击、宣传引导、整治规范一体推进,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健全完善线索移送机制。利用12309平台广泛接收群众举报线索,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刑事检察部门发现构成侵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线索,及时移送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公益诉讼部门发现涉嫌犯罪线索,及时移送刑事检察部门。

——着力办案攻坚。对重大、复杂案件,加强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工作,提高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质效,及时批捕、起诉一批典型案件。充分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作用,加强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发现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依法监督立案。发现遗漏犯罪嫌疑人或犯罪事实的,要求公安机关补充移送起诉或依法退回补充侦查。

——严格依法办案。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精准把握犯罪构成要件和入刑标准,确保定性准确、不枉不纵。积极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社会危害性大、主观恶性深、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首要分子、骨干分子依法从严惩处;对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小、初犯、偶犯依法予以从宽。

——强化溯源治理。紧盯电信网络、房产租售、装饰装修、网络或app运营等行业领域,聚焦泄露、滥用、超范围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关键环节,对存在的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缺位、履职不到位等问题,结合办案精准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完善工作机制,做实监督管理,从源头上解决个人信息安全问题隐患。

——发挥公益检察职能。针对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涉及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损害的案件,积极探索开展公益诉讼,依法追究违法主体民事责任。加强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协同配合,侦查阶段同步开展公益诉讼调查取证或证据转换,确保提起公益诉讼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诉讼请求科学合理,判决执行公正高效。探索推行检察机关不经诉前公告,直接提起个人信息保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从源头上解决个人信息安全问题隐患。

截至7月底,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批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6件19人,批准逮捕5件16人,受理起诉16件 48人,起诉14件42人。共立案侵犯个人信息保护公益案件17件,制发检察建议12份。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