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检察机关积极探索特色化社会治理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2-08-25 16:49:18     来源:法治甘肃网

以“检”为轴 夯“稳”之基

——嘉峪关检察机关积极探索特色化社会治理新路子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 记者 苗丰俊  通讯员 王 敏

近年来,嘉峪关市检察机关充分凝聚共识,巧谋善治,积极探索具有检察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以检察务实之举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一子落定”夯实社会治理新基础

嘉峪关市检察机关制定的《嘉峪关市检察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一经落地,全市检察机关以部门为基点,以条线为牵引,从加强党的组织领导等19个方面着手,健全“闭环机制”,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的检察特色品牌,坚决杜绝“落而不实”的纸上工程,让每一项举措在广袤的“试验田”中从“落地生根”到“花开遍野”,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十指弹琴”奏响社会法治新乐章

以检察机关“十大业务”为切入点,统筹推动“四大检察”高质量发展。

(Y,配图)“小举措”撬动“大民生”(15784450)-20220825165225

       8月4日,检察干警、公安民警联合对旅馆业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情况开展专项检查。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苗丰俊 摄

以检警协作为基础,统筹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当宽则宽、该严则严,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内生稳定。

加强民事类案监督,坚持强基导向,以精准监督引领民事检察工作创新发展,在办案中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将专项化监督模式转变为常态化监督。

以更优履职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充分体现以行政诉讼监督为基石、以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为牵引、以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为新增长点的行政检察发展思路。切实把人民群众关切的事摆在“心尖上”,把实实在在的法律监督摆在“明面上”。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全力推进预防性公益诉讼。针对停车收费不规范、农贸市场“八两秤”等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提出诉前检察建议,促进问题整改,切实维护群众“身边的”公平正义。

“百力齐发”延伸社会服务新长度

落实“检察+网格”,延伸检察服务到家门口。积极参与“多方议事、普法宣传、矛盾调处”为一体的网格化治理新模式,盘活法律资源,全力做好服务民生“末梢”文章。调派检察官下沉社区、乡镇,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以“头雁效应”带动“群雁齐飞”,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深化“检察+调处”,深耕矛盾化解“责任田”。立足职能,能动履职,切实做到司法办案“从政治上看”,对全市检察机关受理的案件开展“回头看”,摸排案件中未化解的矛盾纠纷,落实化解调处责任到承办人,以“一分部署”促进“九分落实”,坚决防止“就案办案”,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够“止于至善”。

坚持“检察+维稳”,筑牢社会稳定“防火墙”。把“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融入日常,制定《涉稳风险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方案》等方案,全方位构建立体化维稳安保体系,确保“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坚持信访维稳“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不折不扣执行好检察长直接包案制度,另一方面选择群众诉求强烈、矛盾突出或者疑难复杂案件举行公开听证,切实做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打造矛盾风险化解“终点站”。

聚焦“检察+治理”,共谋基层治理新蓝图。嘉峪关市检察机关始终坚持靶向发力,着力提升被建议单位对检察建议的重视度和采纳率,在“精、准、实”上下功夫,刚性推动检察建议举措“落地生根”。

夯实“检察+教育”,共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依法妥善办理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牵住不良行为青少年成长的“牛鼻子”。客观评估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或遭受侵害与父母监护不当等家庭因素的关联度,向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制发“督促监护令”,构建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