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为美丽乡村建设锦上添花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 记者 魏世东 通讯员 吴珊萍
“以前这个集镇的污水随便排放,尤其到夏天味道特别难闻,影响村民生活,自从玉门市人民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监督办理后,现在再也闻不到臭味了。”玉门市下西号镇的村民黄先生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玉门市人民检察院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共同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发挥作用。
“专项监督活动中,玉门市检察院从环境保护、消防安全、耕地保护等多个角度进行监督,对从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20份,督促依法履职,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玉门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才说。
心系群众
检察为民办实事
2021年3月,群众反映玉门市下西号镇污水处理站附近有臭水坑,气味较为难闻。玉门市检察院工作人员对该问题线索进行了现场查看,发现污水来源系下西号镇污水站排放,现场已形成黑臭水体,气味难闻。
7月5日,玉门市检察院工作人员在玉门市赤金镇甘店子南侧污水处理站检查污水处理情况。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魏世东 摄
玉门市检察院随后对全市辖区内12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的34家集镇、村组污水处理站开展了集中统一排查,发现已投入运营的污水处理站普遍存在设备老化、管理不当、运行不畅、污水排放不达标等问题。
2021年3月,玉门市检察院针对发现的上述问题,对辖区内的34座污水处理站进行了实地检查,并联合酒泉市生态环境局玉门分局与各乡镇召开圆桌座谈会,就各乡镇辖区污水处理站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并对整改内容、整改步骤以及污水处理站后续管理方式进行了讨论,形成意见,对检察建议书进行了公开宣告送达。
目前,酒泉市生态环境局玉门分局已督促12个乡镇、1个街道办对存在的问题基本整改完毕,切实解决了污水处理站管理运维不专业、不到位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多措并举
一体办案提质效
玉门市检察院牢固树立“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的理念,增强一体化办案意识,落实监督办案一体化要求。
对刑事检察部门反映的近年来废品收购站经营主体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件数逐年增多的问题,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及时通过案件管理部门利用大数据平台对相关案件进行了筛选,并对发案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共同研判专项活动中应解决的问题,商定了“四大检察”一体办案,共同服务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思路。
创新团队管理模式,突破人员部门限制,针对废品收购站分布分散,点多面广,调查难度较大,公益诉讼办案人员有限的问题,第二检察部整合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办案力量,在制定详细调查方案的基础上,分类负责,多头调查,共同推进,对辖区内的90余家废品收购站逐一进行摸排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分类汇总,形成问题台账,打破了以往的公益诉讼专人负责、办案力量薄弱的困境,有效提升了办案效率。
针对公益诉讼调查取证手段单一、缺乏刚性的办案难点,玉门市检察院充分运用对接行政机关、制作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经营主体、无人机多角度拍摄等多种方式,固定公益受损事实,同时找准相关部门未依法履职的法律依据,有效提升检察建议刚性。
从废品收购站违法收售盗窃物品为切入点,办案人员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拍摄等方式,对再生资源市场收购废旧物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固定,做到了问题找得实、法律依据用得准,确保了存在问题被相关单位认可。
针对专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立足公益保护职责,对照生态环境保护、国有土地利用、消防安全责任落实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形成问题台账,根据行业主管部门、协同管理部门及地域管辖的不同职责出发,制发环境保护领域检察建议11份,消防安全领域检察建议7份,国有土地保护领域检察建议2份。目前,全部问题得到整改,充分彰显了检察机关的责任担当。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