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检察公益诉讼迎来“最强外脑”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建庆
今年以来,民勤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不断增强品牌亮点培育创建的责任性和主动性,在前期探索试点的基础上,融智聚力,充分发挥公益观察员“检察前哨”作用,形成了“一个目标、两个办法、三种方式、六大成效”的工作特点,检察公益诉讼迎来“最强外脑”,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
实现“一个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
针对公益诉讼优质线索发现难、专业问题研判难、办案力量配置难等问题,民勤县通过探索聘任公益观察员制度,增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公益保护的积极性,扩大检察机关案源渠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效,实现维护好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目标。今年2月17日,制定《民勤县人民检察院聘任公益观察员参与公益保护品牌亮点培育创建实施细则方案》,确定项目负责人和责任领导,抽调骨干力量组成了工作专班,明确指导思想、基础条件、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及工作要求,确定了责任人员和时间节点,分步推进。
制定“两个办法”推动全民参与
民勤县检察院先后于今年2月和7月制定《公益观察员管理办法》《公益诉讼线索举报奖励办法》。
《管理办法》内容涵盖公益观察员的选聘程序、工作职责、经费保障、提供线索范围、履职要求等,并向社会公开发布公开选聘公益观察员的公告。公告明确了选聘条件、履职要求、选聘方式、选聘程序等内容。3月23日,召开公益观察员聘任大会,42人被聘任为公益观察员,并确定公益观察员具有参加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对其举报线索的查处情况进行监督、参与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并提出意见建议和有获得奖励四项基本权利。
《奖励办法》明确将举报奖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细化了举报奖励的条件和标准,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检察公益诉讼的工作模式。
采取“三种方式”提升监督质效
公益观察员活跃在一线,为充分发挥观察员“千里眼”“顺风耳”的优势,民勤县检察院确定公益观察员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向检察机关提供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来信来访举报、电话举报和公益观察员微信群举报。
民勤县检察院确定专人对公益观察员举报的线索进行登记,对举报人的信息严格保密。加大公益观察员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公益观察员发现案件线索的能力,激发公益观察员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显“六大成效”厚植民生情怀
民勤县检察院建立公益观察员制度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对公益观察员的培训宣传,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增强群众对公益诉讼工作的知晓度。作为公益观察员的各行各业代表向检察机关提供公益诉讼线索,形成了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力。通过对公益诉讼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引起行政机关对公益保护的重视,从而更加规范行政机关的工作程序。部分行政机关在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中会主动与检察机关沟通,主动接受公益监督。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检察官对部分行政机关开展工作中遇到的涉法问题进行指导,更好地保护公共利益,社会各界也更加关注公益保护。公益观察员在为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提供相关领域专业支持、扩大案源渠道、增强监督力量、提升案件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民勤县检察院共受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56件,同比上升154%,其中公益观察员举报的线索34件,占60.7%。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对举报线索分析研判和实地调查后,共立案56件,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44件。通过办案,保护耕地280余亩,保护水面20余亩,保护农田防护林和河道护岸林156棵,督促清理固体废物230余吨、废旧地膜70余吨、各类生活垃圾30余吨,消除事故安全隐患5起。
责任编辑:贝昕瑞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