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人民检察院新一届党组坚持“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总体要求,大力弘扬“勤奋、进取、担当、作为、团结、包容”的新时代临洮县人民检察院精神,锚定追赶发展目标,坚持“四个强化”,坚决打赢“四场斗争”,以更优的履职打一场“业务强检”“翻身仗”,为定西检察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贡献力量。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方法措施,坚决打赢政治建设阵地战
临洮县检察院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更加自觉扛起检察机关的历史使命。
抓实主题活动教育。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对标对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把握重大历史机遇,趁势而上、顺势而为,努力找准“四大检察”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助推理论学习与司法实践的有机结合。
抓实日常学习教育。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丰富学习载体,让党员干警畅谈分享学习心得体会,让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读书交流、网上测试等活动,激发干警学思践悟热情。
抓实长期学习教育。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新时代基层检察院建设的意见》和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基层检察院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契机,立足长远,抓实当前,分阶段分批次地锚定学习目标任务,层层传导学习压力,引导干警感悟思想伟力,把握法治规律,强化政治意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数据研判,坚决打胜检察业务攻坚战
数字检察已经是检察工作最明显的时代特征。无论是最高人民检察院60项案件质量评价指标,还是省人民检察院88项“六项重点工作”指标数据,都是围绕质量、效率和效果让“数据”说话。临洮县检察院逐步形成人人都抓指标,个个会抓指标的氛围,真正做到从抓案件指标上锻炼干警、考验干警、使用干警。
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坚持引导全院干警“学数据、懂数据、用数据”,将业务数据作为日常办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党组会、检委会、调度会等形式开展全员培训,吃透各项数据指标所涉及的业务类型、出现的办案环节、具体内涵及设定目的等内容,分清正向指标、反向指标、中性指标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解决方法上的问题。坚持将核心业务数据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进,逐一明确改进措施及月目标、年度目标。检察长一线调度,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靠前指挥,积极与公安、法院等部门沟通,做到既在办案中充分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能,又能争取到其他司法部门的最大支持。
解决结果上的问题。打破“干好干坏都一样”局面,完善员额检察官业务指标考核方案,把考核指标分到每个办案单元、每个人,将考核结果与年底的绩效考核挂钩,将核心业务数据作为评先选优、职级晋升、等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全面压实员额检察官的业务指标考评责任。
注重依法规范,强化制度机制,坚决打牢检察管理基础战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机制就是临洮县检察院工作中需要坚持的规矩,检察改革在不断地推进,检察制度也随之修订,实现废、改、立的完善。
强化检务管理。严格推行“五步工作法”,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充分发挥员额检察官、部门负责人、案管部门、检察长、检委会的办案责任、督导责任、监管责任、领导责任和把关责任,常态化开展工作调度,盯紧各项指标。充分发挥检务督察和督办职能,推动各项工作按目标要求、时间节点推进落实,提升办案的质效。
强化组织建设。成立“一把手”为组长的“六项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形成“33116”工作机制,即把“六项重点工作”分配在三个业务部门,由“三位副检察长”纵向组织开展,并设立一个重点工作办公室,配备办公室主任一名,专干六名,横向指导监管,总体形成“三纵六横”交错,齐抓共管的推动机制。
健全工作机制。坚持以“考”促建、以“评”促兴,明确工作的“风向标”,建立目标责任制、报备会商制、业绩评价制等机制。用绩效考评压实政治、法治和检察责任。
突出以人为本,强化选人用人,坚决打好队伍建设持久战
针对人员结构老龄化和断层的突出问题,狠抓检察队伍的教育、监督和管理。
发挥“关键少数”头雁效应。把每个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履职尽责能力、示范带头作用提升起来、发挥出来,为“火车头”领跑拧紧每一颗“螺丝钉”。
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及时把优秀年轻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建立常态化选拔任用机制,对综合文秘、民事行政检察等紧缺急需人才,采取公开招考、公开遴选等方式优先招录,引进优秀青年人才,优化改善干部队伍结构。
坚持严管厚爱守底线。临洮县检察院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治检主体责任“管严”,坚持强化日常管理“管常”,针对问题漏洞完善长效机制“管长”。强化党建“淬炼砥砺”作用,形成“党建+业务”“党建+服务保障”“党建+队伍建设”工作新格局,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纪祥 刘小龙)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