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王立言

发布时间:2021-04-23 16:15:16     

回首芳华三十载 传承精神再出发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王立言


她曾在公诉部门工作27年,审查起诉了300余件颇具影响的重大案件,所办案件无错诉、漏诉,起诉准确率达100%。她曾奋斗在控申一线,4年间接待群众来访1000余次,处理群众来信300余件。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她,就是白银市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王立言,2019年6月被表彰为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检察机关先进个人、全国巾帼标兵、感动甘肃“2013十大陇人骄子”等荣誉称号。

从一名书记员步步成长

1987年,王立言从甘肃政法学院毕业后,到白银市检察院参加工作。

“那时,检察院没有自己的办公楼,办公地点分设在两个地方,条件艰苦,但是前辈们对检察工作的执着、敬业和严谨态度,影响着我一步步成长。”回忆起34年前刚进入检察院时的景象,王立言感触良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白银市检察院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办公环境越来越好,办公设备越来越先进,王立言也从一名书记员成长为员额检察官,制服颜色也从“检察绿”变成了“检察蓝”,但不变的是一代代检察人通过“传、帮、带”传承的认真、规范、尽责、廉洁的精神。

回忆起第一次提审犯罪嫌疑人,王立言说,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她用很快的速度记录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但当她得意地把笔录呈给老师时,老师却不客气地指出了笔录中应该突出的重点内容和不规范用语。回单位的路上,她以为还会被批评,但老师却认真细致地分析了刚才的问题,告诉她如何做好一份讯问笔录。如此难忘的第一课让她受益匪浅。王立言开始踏踏实实地学习如何做好一名书记员。

在岗位历练中追求“完美”

检察工作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故事,更多的是检察干警在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工作,也正是这些平凡的人和事,推动着检察事业不断发展。在多年的工作中,王立言渐渐习惯了面对被告人悔罪时的声泪俱下,在多一份同情的同时又多了一份理性;习惯了在面对个别当事人取闹、缠访、闹访时多了一份从容。

“她有一种坚定执着的性格,凡事都追求尽善尽美。”同事们这样评价王立言。在公诉岗位上默默坚守20多年的王立言,练就了从容不迫的风范、严谨雄辩的口才、机敏应变的能力。

在王立言眼中,没有大案、要案和小案之分,唯有“责任”二字。她讲述了刚上班时的一件小事。那是一年冬天,在办理一起盗窃案件时,为了核实犯罪嫌疑人的年龄,她和老师驱车三百多公里去找一个关键的证人,车停在一条小路边,证人家眼看就在对面,可向前是一道深沟,车辆无法到达,王立言想到了放弃。

“这个证据很关键,一定要核实,做公诉人就要承担这个责任!”看着老师坚定的目光,王立言跟着老师开始了步行,可是哪有路啊,两人顺沟而下,抓着石头缝里的杂草、踩着积雪一步步下到几十米的沟底,然后开始了向上“爬行”。到了证人家里,天已经黑了。证人家里很穷,但还是煮了土豆给他们做晚餐。做完笔录后,二人打着手电,互相牵着、拉着返回。临走时,老师悄悄地留下了饭钱。这次取证让她看到了检察前辈认真细致、高度负责、秉承公正、执着谨慎的品质。

检察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怀揣着对检察工作的热爱,王立言一干就是30多年。她先后承办了柴氏兄弟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莫高集团原董事长王某某受贿案,宕昌县委原书记王某某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等一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她所办理的案件无一起错诉、漏诉,起诉准确率100%。如今,王立言成为白银检察精神的传承者,她将检察精神、荣誉和使命继续传承,带出了一个个优秀的检察官。

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行者。一代代白银检察人默默地传承着认真、规范、尽责、廉洁的精神,执着地履行着法律监督职责。回首34年检察机关发生的巨大变化,回首自己的检察工作经历,王立言不禁感慨,“不忘初心,方能致远,从书记员到员额检察官,从办理简单的盗窃案到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经历过荣誉,也有过低谷,但我庆幸始终秉持了自己的初心,并将这份初心传承了下去。”正是她这般不忘初心,也正是她这般公正司法的为民情怀,谱写了一名检察官与改革开放同行的精彩人生。(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洋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