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检察机关稳步推进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发布时间:2021-01-21 21:15:21     

坚持宽严相济 化解社会矛盾

——全省检察机关稳步推进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党中央在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司法机关惩罚犯罪、预防犯罪,保护人民、保障人权,正确实施国家法律的指南。自2018年10月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全省检察机关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着眼于化解社会矛盾,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稳步推进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0年1月1日至12月15日,全省检察机关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结各类案件19798件26021人,人数占同期办结刑事犯罪总数的85.93%。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起公诉19157人,提出量刑建议15284人,其中提出确定刑量刑建议9152人,幅度刑量刑建议6132人,占比分别为59.88%和40.12%;法院采纳检察机关量刑建议13577人,占同期提出量刑建议人数的88.83%,其中采纳幅度刑量刑建议4956人,采纳率为80.82%;采纳确定刑量刑建议8621人,采纳率为94.19%。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起公诉并出庭的11574件案件中,适用速裁程序2345件,占20.26%;适用简易程序5008件,占43.27%;适用普通程序4221件,占36.47%。


遵循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认罪认罚案件实体从宽得到落实

全省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刑事诉讼法》和两高三部《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有关规定,从起诉必要性和量刑优惠等多层次,最大限度落实实体从宽。2020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依照法律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能判处免于刑事处罚的轻微刑事案件,依法作不起诉处理的有6573人,占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理案件总人数的25.26%;被判处3年以下轻刑的案件,占适用该制度办理案件总数的90.41%,被判处非监禁刑的占45.91%。


注重提高诉讼效率

认罪认罚案件程序从简得到落实

全省检察机关积极履行诉讼主导责任,推动认罪认罚案件繁简分流、简案快办、难案精办。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理的案件中,适用速裁程序和简易程序办理的占63.53%,其中适用速裁程序审查起诉的案件均在10日内办结,平均办案时间缩短7.5天。兰州市检察机关协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主动认罪认罚并且有可能被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启动“轻刑快办程序”,通过与看守所、法院沟通协商,建立“集中提审、集中出庭”机制,诉讼效率显著提升。

运用确定刑量刑建议

认罪认罚案件稳定性得到增强

全省检察机关严格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量刑指导意见》,注意总结分析以往法院对同类型案件的判决情况,依法审慎提出明确量刑建议。2020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提出确定刑量刑建议率从1月份的29.3%上升至11月份的68.06%,确定刑量刑建议采纳率从1月份的76.95%上升至11月份的96%。


充分保障当事人权利

司法公正得到进一步彰显

全省检察机关坚持“提速不降低质量、从简不减损权利保障”原则,坚持法定证明标准,对256名在侦查阶段认罪认罚,但经审查认为证据不足、不能认定其有罪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高度重视被害人合法权益保护,在办案中注重对认罪认罚从宽、刑事和解等法律规定的释法说理,并充分听取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对案件处理的意见。推动落实值班律师制度,通过值班律师制度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除少数指定辩护和自行委托辩护的情形外,全省值班律师参与认罪认罚案件占比达84.54%。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一步体现

对发生在邻里、同事、亲友间的轻伤害案件,当事人已自行和解的,检察机关积极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向法院提出从轻处罚的量刑建议,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

下一步,全省检察机关将主动把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融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在保持稳定适用率的基础上,坚持依法应用尽用,狠抓准确规范适用,不断提升认罪认罚案件办理质效。同时,强化与相关机关的协作配合,共同推进该制度稳健运行,努力实现司法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甘政法)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