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内外的“检察蓝”——华池县检察院驻所检察室多维履职纪实

发布时间:2025-10-31 11:36:53     来源:法治甘肃网

在华池县,有一支身着“检察蓝”的队伍,他们常年穿梭于看守所的高墙内外,既是监管安全的“监督员”,也是社区矫正对象的“引路人”,更是司法公正底线的“守护者”。

今年以来,华池县检察院驻所检察室立足刑事执行监督职能,以全方位、多维度、全覆盖的履职实践,筑牢安全防线,传递司法温度,积极打造刑事执行检察的“华池样本”。

筑牢安全防线:持续提升刑事执行监督质效

刑事执行监督是检察机关驻所检察工作的核心职责与价值所在。华池县检察院通过持续强化对看守所与社区矫正机构的双重监督力度,织密刑事执行监督网络,坚决摒弃“走过场”,以“实”“细”“常”的做法,通过常态化巡检、台账核查、在押人员谈话等方式,动态排查监管场所内在的各类安全风险与管理漏洞,积极向社区矫正领域延伸,严防脱管、漏管现象,保障非监禁刑的公正有效执行,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全力维护监管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展现了新时代基层检察院的担当与作为。

铺就“阳光之路”:社区矫正监督的暖心闭环

华池县检察院创新构建“教育改造+社会衔接”闭环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矫正对象+司法所+企业”联动帮扶模式,为矫正对象提供涵盖就业指导、心理疏导在内的“一站式”服务。通过联合社会力量设立“过渡性就业基地”,该院已成功帮助5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就业难题,实现稳定融入社会,既缓解了部分企业的用工压力,也为特殊群体铺就了一条通往新生的“阳光之路”。

今年3月,驻所检察室工作人员深入柔远、王咀子等10个乡镇司法所,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司法所存在教育记录不完整、材料归档不及时等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有效推动了各司法所补齐短板、规范管理。

数字赋能转型:智慧监督提升执行质效

面对刑事执行工作中的难点与堵点,华池县检察院积极探索“数字检察”新路径,大力推广应用“社区矫正执行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等三个信息化监督模型,实现了从传统“人工排查”向高效“智能筛查”的转变。通过监督模型的深度应用,已成功获取有效数据200余条,推送有价值线索10余条,监督成案3件,刑事执行监督的精准度与效能显著提升。

在财产刑执行方面,针对长期存在的“空判”和执行到位率偏低等问题,该院持续深化与法院、公安机关的协作机制,不断拓宽“查人找物”渠道,凝聚合力攻坚“执行难”,切实打通了实现司法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织密防护网络:联动检查守护监管安全

安全是监管工作的生命线。华池县检察院联合看守所、武警中队常态化开展安全大检查,尤其在五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采取突击检查与日常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监室、灶房、监控系统等重点区域进行全方位排查,严防违禁品流入,全力保障在押人员饮食安全与监管秩序稳定。

每次联合检查后,该院均牵头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建立常态化安全监管机制,强化应急处突演练,并加强对重点在押人员的心理疏导与行为管控,形成了“检查—反馈—整改—提升”的闭环管理模式,持续织密监管安全防护网。

创新警示教育:高墙内外的人生启示

今年6月,华池县检察院联合县司法局,组织2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走进县看守所,开展了一场名为“高墙内的警示”的主题教育。通过实地参观监区、聆听法治课堂、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让矫正对象直观感受到“高墙内外”的人生巨大反差。驻所检察室干警结合真实案例以案说法,引导矫正对象珍惜社区矫正机会,端正矫正态度,自觉严守各项监管纪律。

刑事执行是司法公正实现的“最后一公里”。华池县检察院通过不断强化监督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深化数字赋能,让刑事执行在坚决维护司法权威的同时,更彰显出法治的文明进步与人文关怀,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华池、法治华池注入了坚实而温暖的检察力量。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马志国 通讯员 刘孝博 杨享霖)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