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为盾护佑少年向阳成长——永昌检察全力打造“番禾”未检特色品牌

发布时间:2025-10-11 17:12:02     来源:甘肃法治报

近年来,永昌县人民检察院主动融入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大格局,在原“晨曦未检工作室”的基础上,迭代升级打造“番禾”未检特色品牌,以专业化办案为牵引、特殊化保护为抓手、源头化治理为突破,不断深化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2025年,“番禾未检”工作室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优质品牌。

专业化办案,筑牢权益“防护墙”

“以往办理未成年人案件,可能更多聚焦刑事领域,但现在我们追求的是‘四大检察’融合发力的‘大未检’模式,为孩子提供全流程保护。”“番禾未检”工作室检察官张雪琴介绍道。

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工作室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对罪行较轻、初犯偶犯的未成年人依法宽缓到位;与公安机关建立重大疑难案件听取意见、定期联席会议等机制,对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零容忍”,从快批捕、起诉,从严提出量刑建议。

与此同时,永昌县检察院积极推动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机制规范运行,严格落实对未成年人询问、讯问过程中同步开展心理疏导、亲职教育、法律援助、司法救助、法治教育等机制。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积极适用专门教育、专门矫治教育等分级干预措施,为未成年人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

社会化协同,织密保护“一张网”

“未成年人保护不是‘独角戏’,需要各方携手发力。”永昌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赵淑霞表示,为凝聚保护合力,明确各职能单位职责,构筑“人人参与,环环相连”的未成年人安全“防护网”。工作室还联合多部门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排查校园周边食品药品安全、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问题。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进行磋商等,实现了以检察机关的“我管”促各职能部门的“都管”,切实消除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中的安全隐患。

立体化宣传,点亮法治“引航灯”

“同学们,大家知道如果遇到校园欺凌,应该怎么做吗?”“大家如果在游戏聊天中遇到诱导加入‘福利群’的陌生人,一定要提高警惕”8月2日,永昌县检察院邀请来自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研学团及朱王堡镇的50名学生走进永昌县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中心,开展暑期法治研学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者现场化身普法卫士,为孩子们开展普法宣讲,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与保护力,进一步树立“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工作室一直把“教育是最好的预防,预防是最好的保护”意识植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积极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与教育部门联合制定《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协作机制》,切实规范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

同时,升级打造永昌县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中心,集普法宣传、法律知识互动问答、沉浸式体验于一体,助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形成合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心建成以来组织开展检察开放日、模拟法庭等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8场次,让未成年人在双向互动、沉浸体验中提升法治素养。

此外,为扩大普法覆盖面,工作室还与县融媒体中心合作,在“爱永昌”App内搭建“番禾未检”守护平台,设置未检动态、案例展析等专栏,实现检察机关与青少年保护群体线上点对点交流。

精准化监护,撑起成长“安全伞”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道防线,很多孩子出现问题,根源在于家庭监护缺失。”工作室家庭教育指导师严兴燕说道。

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家庭教育问题,工作室协同政府、司法、社会等各方力量,会签《关于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组建由检察官、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专业人士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宣讲团,开展家庭教育“讲堂”进社区、进家庭等法治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监护意识、监护能力。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鲜晓苏)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