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县检察院:创新 “检察 + 综治” 联动机制 让矛盾化解 “只进一扇门”

发布时间:2025-09-23 14:27:17     来源:法治甘肃网

  9月17日,在古浪县综治中心内,一场由检察官、综治调解员共同参与的邻里纠纷调解正有序推进——不到2小时,双方当事人便达成和解协议。这是今年以来古浪县人民检察院创新“检察+综治”多元联动机制,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的一个缩影。

  该院立足检察职能,以综治中心为阵地,打破部门壁垒、整合解纷资源,将司法服务从“院内办”延伸到“一线办”,实现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让司法为民的“连心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愈发坚实。

  “只进一扇门,就能把烦心事解决,不用再在多个部门间奔波,这效率真的高!”提及在综治中心化解纠纷的经历,当地群众的评价道出了“检察+综治”模式的优势。为打破部门壁垒、整合解纷资源,古浪县检察院在县综治中心设立专属检察服务窗口,选派业务骨干常驻办公,推动司法服务从检察院案件管理中心向综治中心“前移”。

  在此基础上,该院进一步探索“检察+综治+N”模式,组建由检察官、综治工作人员、专业调解员构成的调解团队,同时与法院、公安等政法机关建立联合协作机制,将涉法涉诉信访接待、法律监督线索收集、矛盾纠纷调解、司法救助等多项检察业务“打包”整合至综治中心,形成“检察官指导+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全链条解纷流程,让群众在一个平台就能办完多项事务,切实感受到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不仅把法律讲清楚了,还帮我解开了心里的疙瘩,这样的调解我服气!”今年4月,信访人杨某某因对一起民事纠纷案件的法院裁判结果不满,来到县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接到综治中心分流的该信访事项后,古浪县检察院迅速指派检察官对接法院,调阅案件卷宗,全面掌握纠纷缘由。随后,检察官联合综治中心调解人员多次前往杨某某家中,先由调解人员从情感层面疏导情绪,再由检察官从法律角度释法析理、明确权责。经过多轮“情法兼顾”的沟通协调,杨某某最终得到满意答复,这起信访事项在萌芽阶段便成功化解。这一案例正是“检察+综治+N”模式的生动实践——面对复杂矛盾纠纷和疑难信访问题,检察机关不再局限于“就案办案”,而是借助综治中心的资源整合优势,联动政法、行政、群团组织等多方力量,让专业力量各司其职:检察官厘清法律边界,调解人员平衡利益诉求,实现“法结”“心结”一起解,真正达成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

  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古浪县检察院还依托“检察+综治”模式,将司法救助与特殊群体保护紧密结合,织密民生“防护网”。在办理邸某某遗弃案时,两名未成年被害人因父母被判处实刑,面临生活无着、学业难继的困境。得知情况后,该院依托综治中心搭建的特殊群体管理平台,快速共享信息、凝聚多方合力,协调法院、民政、妇联、教育部门及镇村组织,通过“司法救助+生活帮扶+学业保障”的“双向赋能”模式,为两名未成年人解决生活难题、保障学业继续。为确保救助效果长效化,该院还创新采用“司法救助+综治回访”机制,定期联合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跟踪回访,监督救助金使用情况,为两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从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到多元协同共治,从高效化解群众诉求到精准帮扶特殊群体,古浪县检察院以“检察+综治”的创新实践,持续深化检察职能与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这一模式不仅打通了司法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落地生根,将司法力量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与幸福感,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了检察动能。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