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医疗美容(以下简称“医美”)行业的发展,无证行医、虚假宣传、使用假冒伪劣药品器械、价格欺诈等问题频发,医疗事故和医美纠纷也屡见不鲜,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西峰区检察院在办理涉医美案件时,依托“食药安全益路行”专项行动,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医美领域。通过履行公益诉讼和法律监督职能,督促相关监管部门依法履职、严格监管,推动行业加强自律,净化市场环境。
执检察之“剑”
该院深入研究,立足职能,多方联动,凝聚合力,打出漂亮“组合拳”。为严惩犯罪行为,对涉嫌非法行医、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疗器械、诈骗等构成犯罪的严重违法行为,充分发挥批捕、起诉职能,依法严厉追究刑事责任,形成强大震慑。同时,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注重发现行业监管漏洞,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源头治理。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负有监管职责、存在失职失责行为的相关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对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欺诈消费者等行为,支持受损消费者起诉或直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违法主体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医美行业监管涉及多个行政部门,该院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执法、联席会议等机制。通过协同作战,打破部门壁垒,变“独角戏”为“大合唱”,有效解决了监管碎片化问题,放大了监管效能,共同编织起一张严密的医美行业监管网。
护行业之“序”
该院聚焦行业顽疾,从安全、诚信、资质、权益四大维度精准锚定监督重点,严守安全底线,严厉打击使用未经注册的药品医疗器械、诊疗活动超出备案范围、医务人员无证上岗等直接威胁消费者生命健康的违法行为,防止“美丽”变成“悲剧”。通过零容忍打击,从操作层面为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捍卫公平诚信。重点监督查处虚假广告、夸大效果、虚构专家资质、价格欺诈等误导消费、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使消费者能基于真实、透明的信息作出选择,同时也为正规经营的医美机构营造公平、诚信的竞争环境,推动行业朝着良性竞争方向发展。
强化资质监管。密切关注医疗美容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执业资质问题,确保提供服务的机构与人员具备合法资格,从源头上筛掉不具备专业能力的机构和人员,减少因资质不足而引发的医美风险。
保障权益救济。关注医美服务合同中存在的霸王条款和术后维权难等问题,为受损消费者提供法律支持与救济途径,倒逼医美行业主体更加重视服务质量与消费者体验,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实现行业发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双赢局面。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马志国 通讯员 陈蓉霞)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