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区检察院自2024年5月入驻区综治中心以来,已受理群众诉求2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35人次,帮助农民工追回欠薪8.77万元、办理司法救助案件2件。该院将检察业务与综治中心职能深度衔接,构建起“一站式受理、一体化办理、联动式化解”工作模式,让司法服务从“后台”走向“前沿”,激发基层治理效能。
刑事检察向前一步
“感谢检察官,不仅帮我们解开了疙瘩,还保住了多年的邻里情!”2024年10月,在安宁区综治中心驻点检察官的调解下,宋某某与任某某这对因邻里纠纷引发冲突的当事人,终于放下芥蒂握手言和。
此前,宋某某因琐事与任某某发生争执并致其轻伤,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办案检察官并未简单“一诉了之”。通过细致审查案卷,检察官发现双方矛盾根源较浅,宋某某主观恶性小,且有积极赔偿、修复关系的意愿,具备刑事和解基础。随即,此案移送综治中心驻点检察官联合调解员主动上门调解,一方面耐心阐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标准,一方面用“拉家常”的方式疏导双方情绪,逐步化解对立情绪。最终,宋某某自愿赔偿任某某医疗费等共计10.4万元,并诚恳道歉取得谅解,安宁区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民行检察主动作为
“拿到8万多元赔偿款的那一刻,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今年7月,检察官在回访案件当事人曾某某时,这位曾因工伤陷入困境的农民工难掩激动之情。
时间回溯到2020年11月,曾某某受雇于康某在某建筑公司工地务工时,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右踝关节粉碎性骨折。事故发生后,雇主康某仅支付部分医疗费用,剩余赔偿款却迟迟不肯兑现。多次协商无果、生活陷入困境的曾某某,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走进区综治中心。
接到线索后,安宁区检察院迅速指派驻点检察官开展调查。通过核实用工合同、医疗记录、证人证言等证据,检察官明确康某及建筑公司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考虑到曾某某家庭困难,已获赔偿远不足以覆盖后续治疗及生活开支,该院当即启动支持起诉程序,全程协助曾某某收集证据、撰写文书。仅用60天,曾某某就顺利拿到了全部赔偿款,解了燃眉之急。
控申检察贴心释法
“检察官,这案子到底咋处理?啥时候能有结果啊?”不久前,受害人孙某某满脸焦虑地走进安宁区综治中心,因对一起故意伤害案的办理流程不了解,心里带有怨气。
得知情况后,综治中心第一时间将线索转交安宁区检察院,驻点检察官立即介入。面对孙某某的疑问,检察官没有简单“念法条”,而是从证据审查要点、法律适用依据到诉讼程序节点,逐条逐项耐心讲解。见孙某某仍有困惑,检察官更是直接调取案卷,用“通俗家常话”拆解专业法律术语,把案件办理的“来龙去脉”讲得明明白白。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心里总算亮堂了!”随着疑问逐一解开,孙某某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连连向检察官道谢。这场“面对面”的释法说理,不仅解开了群众的“法结”,更打开了他们的“心结”。
协同联动凝聚合力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协作的“大合唱”。在推进“一站式”检察服务下沉过程中,安宁区检察院以区综治中心为“主阵地”,主动联动公安、法院、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通过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共享信息资源、联合破解难题,推动检察监督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一系列举措让矛盾化解更高效、司法服务更便民。据统计,在此期间,该院还移送法律监督线索6条,开展普法宣传16场,覆盖群众超500人次,用精准务实的行动,守护着群众的幸福与安宁。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杨丹)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