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津贴岂能 “隔空领”?兰州新区检察院精准监督 筑牢民生保障防线

发布时间:2025-08-28 15:54:09     来源:法治甘肃网

已故老人怎能领取高龄津贴

——兰州新区检察院依法监督堵塞漏洞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杨丹

  一份标注着“张某某2023年12月去世”的医学证明,与2024年第三季度仍在生成的高龄津贴发放记录摆在一起,形成刺眼的反差。

  “这种‘时间悖论’并非个例。”兰州新区检察院检察官指着屏幕上的数据分析结果告诉记者,他们通过自主研发的“死亡人员违规领取高龄津贴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从千万条数据中精准锁定35名已故老人持续领取津贴的违规线索,不仅全额追回流失的民生资金,更用科技为高龄老人的“暖心钱”装上“智能安全阀”。

  “传统方式核查高龄津贴总有死角。”办案检察官解释道,人工核查效率低、覆盖面窄,加上死亡人员户籍注销不及时、部门间信息不通畅,很容易出现超发、错发。

  为破解这一难题,兰州新区检察院把大数据技术请进了监督流程。

  “我们耗时数月打通民政、社保、卫健等部门的数据壁垒,建成多维度数据池。”技术人员演示着监督模型介绍,系统自动按照“人员死亡后津贴持续发放”等规则,对所有领取者信息进行全量比对,可疑数据立刻会被标红预警。

  “机器筛查只是第一步,最终要靠检察官把好关。”办案组检察官拿出一沓核查卷宗说,他们对模型标出的异常数据逐一人工复核,重点核对死亡证明时间、津贴发放流水。“像张某某这起,系统显示他2023年底去世后津贴还在发,我们去卫健部门调了死亡医学证明,又查了近一年的发放记录,确认是相关单位没及时更新信息导致的错发。”

  据统计,陈某某、肖某某等34人也存在类似情况。针对核查出的问题,兰州新区检察院向4家主管单位发出检察建议。

  “收到建议后,我们第一时间全面排查,对2023年前的30笔违规发放资金,在发放丧葬补助金时依法扣回;2024至2025年的35笔,已经全部追回。”某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还在检察院推动下,建起了部门间信息实时共享机制。

  如今,兰州新区民政的津贴发放系统与卫健的死亡登记系统已实现数据互通。“老人去世信息会实时同步过来,系统自动停发津贴,真正做到‘应享尽享、应停尽停’。”民政局工作人员展示着新系统的操作界面说。

  “监督不是目的,是为了让政策真正暖民心。”兰州新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监督既守住了国家的“钱袋子”,又让惠民政策精准落地,更推动了部门规范管理,实现了“三个效果”统一。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