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排水排污须办理许可证
——嘉峪关城区检察院成功办理一起公益诉讼案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排水管网是城镇健康运行的生命线,关系着河湖生态安全、区域发展和群众生活。持证‘排水’‘排污’,既能让商户安心经营,更能从源头守护生态安全。”近日,参与医疗机构无证排水排污公益诉讼案件“回头看”的人大代表张建华,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成效深有感触。
今年4月,嘉峪关市城区人民检察院依托“口腔医疗机构污水不当处置”“医疗机构违法排放污水”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辖区25家口腔诊所均未依法申领排水许可证,某医院未办理排污许可证。
“口腔诊所洗牙产生的废水含大量细菌、病毒和化学制剂,未经预处理直排管网隐患极大;医院污水成分更复杂,缺乏排污许可监管无异于埋下‘生态炸弹’。”办案检察官点明问题的严重性。
为查清实情,检察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实地走访。“要办排水证?没人说过啊”“环保验收过了,还需单独办排污证?”诊所和医院负责人的茫然,暴露出监管部门存在宣传缺位、监管乏力等问题。
为精准破解难题,城区检察院梳理证据、查阅法规后,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听证会上,行政机关坦言“补证”欠账多、整改难度大。听证员则明确指出:“法定职责不能推卸,既要‘清旧账’,也得避免‘欠新债’,可探索将排水证、排污证作为营业执照办理的前置条件。”最终,听证员一致认为,行政机关履职不充分致生态环境存风险隐患,检察机关应当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
今年4月22日,城区检察院依据听证意见,分别向住建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书,督促其依法履职,规范推进排水证、排污证办理工作。相关部门迅速整改:住建部门不仅为25家口腔诊所办结排水证,还联动市场监管、卫健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制定学校、洗车行等多领域重点排水户清单,逐步核发排水证70余份;生态环境部门对涉事医院立案查处,与卫健部门建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变化通报机制,建立“核发、监管、执法”衔接机制,强化“一证式”监管效能。
6月20日,检察机关带队开展“回头看”。结果显示:辖区口腔诊所均已持证,涉事医院因转型变更登记,按规定完成排污许可登记。
此案的成功办理,取得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成效。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