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检察:以检之力守护“一老一小”

发布时间:2025-08-11 14:56:03     来源:甘肃法治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是社会发展的“两端”,关系着民生福祉。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检察院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笔,用做优做实“检察为民”为墨,持续更新维护“一老一小”合法权益办案理念,立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综合运用各项检察职能,推动建立一体融合履职、内部统分有序的守护“一老一小”检察履职新模式,书写以检之力守护民生福祉的答卷。

深化机制建设,凝聚涉“一老一小”案件监督合力

安宁区检察院统筹推进涉老涉未权益保护领域的机制创新,聚焦“一老一小”民生热点问题,与民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单位先后会签《关于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公益诉讼协作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协作配合依法保障老年人用餐安全的意见》《关于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一老一小”衣食住行高频事项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一老一小”案件日常沟通联络、线索移送、会商研判、调查协作、法治宣传等方面工作,推动司法办案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携手各方共筑“一老一小”合法权益保障网,共同守护“朝夕美好”。

推动一体履职,提升“一老一小”保护法治化水平

在办理“一老一小”案件过程中,安宁区检察院积极推行“一案多查”机制,移送涉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线索和问题15条。针对养老诈骗案追赃难、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取证难等问题,加强提前介入、自行补证等23件。构建“适老型”案件办理机制,对诉讼能力较弱的老年人落实法律咨询及援助8次。加大涉“一老一小”案件支持起诉力度,办理支持起诉案件18人,帮助追回薪酬、赡养、抚养费102万元,着力破解其二者面临的举证难及应诉能力弱等困境。

不仅如此,检察院还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对养老机构、长者食堂等涉老领域展开监督3次,并就未严格落实食品留样制度,未开展从业人员入职调查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9份,督促整改问题13处。对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领域开展监督2次,运用大数据模型,对住宿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校外培训机构人员聘任、经营管理等监管盲区制发检察建议5份。通过公开听证等方式邀请听证员、人民监督员共同探讨和完善“一老一小”公共权益保护措施。

加强检地协作,坚持“一老一小”问题的多元共治

安宁区检察院聚焦“一老一小”急难愁盼问题,探索条件更为宽松、救助门槛更低的启动机制,2024年以来,共救助因案致困“一老一小”3人,救助金额2.3万元,同步启动“检察+”多元化救助模式,拓展单纯经济救助至综合多元帮扶。关注困境儿童、困境老人心理健康,适时引入心理干预9人次。将“检察蓝”融入“综治网”,依托区综治中心主动靠前化解涉“一老一小”矛盾隐患1件。法治副校长实职化履职40余次,法治宣传员常态化进社区、进养老机构宣讲12次,面对面向“一老一小”普及法律知识,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一老一小”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安宁区人民检察院将继续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贯穿检察工作始终,通过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优化社会治理提供“检察方案”,以检察担当提升民生工作的“温情底线”。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晓云 通讯员 齐阳 张维静)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