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祝县检察院秉持“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的理念,将80%以上的精力投入到关乎民生福祉的“小案”中,用高效、温情、务实的司法实践,跑出刑事小案办理加速度,让公平正义在细微处生根发芽。
效率提速 让正义不迟到
“本以为要等很久,没想到一周就有结果了。”这是许多轻微刑事案件当事人的共同感受。
为破解“小案拖成大案”的困局,天祝县检察院联合法院、公安、司法行政部门,打造轻微刑事案件“一站式”办案中心,出台快速办理实施办法,在严守司法公正底线的前提下,精简化流程、压缩环节。如今,检察环节轻刑案件平均办案期限从21天大幅缩短至7天,既省去了当事人的奔波之苦,更让受损的邻里关系、社会秩序得到及时修复,真正实现“案快结、事快了”。
和解融情 让矛盾化于初
“原本剑拔弩张的两家人,现在能坐在一起说句话了。”这是“刑事和解+多主体联合调解”机制结出的和谐硕果。
天祝县检察院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司法实践,联合司法、社区、村委会等力量,把调解现场搬到群众身边,用乡情、法理、公德化解纠纷。一起因琐事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中,检察官邀请村干部、族老共同参与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赔偿到位。近三年来,28件轻微刑事案件通过这种方式达成和解,无一反悔、无一上访,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救助暖心 为困境送微光
“这笔钱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一位因案致贫的被害人接过司法救助金时红了眼眶。
天祝县检察院打造“司法救助家”品牌,对困难群众“应救尽救”,简化流程让救助金快速到位;更联动乡村振兴、教育等部门,构建“司法救助+社会救助”衔接机制,让帮扶从“一次性给钱”延伸到“长效性脱困”。近三年来,30名困难群众收到32.8万元救助金,每一分钱都化作寒冬里的暖阳,彰显着司法为民的检察担当。
治理延伸 以个案促全局
办理一起盗窃案,不仅要惩处罪犯,更要堵住社区安防漏洞;处理一起醉驾案,不仅要追责,更要推动农村酒驾宣传。天祝县检察院跳出“就案办案”思维,通过“刑事检察+检察建议+跟进监督”模式,从个案中揪出社会治理的薄弱点。近年来,20余份高质量检察建议直指监管漏洞、制度空白,督促相关部门建章立制,实现了“办理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辐射效应,让“小案”办理成为社会治理的“切入点”。
从快速办案的“加速度”,到矛盾化解的“人情味”,再到司法救助的“暖心事”,天祝县检察院在刑事“小案”中精耕细作,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司法实践,诠释着“人民检察为人民”的初心。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