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静谧,常被键盘敲击声与案情研讨的低语打破。在东乡县检察院,未检团队为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常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坚持“教育、感化、挽救”已成为工作的信念和目标。
今年以来,东乡县检察院循着“一号检察建议”的指引,积极探索创新未成年检察工作,以刚性司法传递柔性关怀,努力让法治之光照亮未成年人成长之路。
检察干警走村入户开展强制报告制度宣传。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摄
落实强制报告 消除盲点堵点
“什么是强制报告?”“如何报告?”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侵害,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近日,东乡县检察院组织干警走进东塬乡林家村,在群众中就如何更好地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开展宣传,营造保护未成年人的法治氛围,受到社会好评。
今年以来,东乡县检察院联合卫健、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针对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培训,精心制作通俗易懂的普法手册、警示案例短视频,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送,讲清报告义务、报告情形、报告流程及不报告的严重后果,不断消除“不愿报、不敢报、不知报”的盲点堵点。
同时,将“一号检察建议”作为关键工程,持续深化法律监督,推动校园安全治理常态化、精细化,将监督重点聚焦于教职员工队伍管理、预防性侵害、性骚扰工作机制建立等方面,深层次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近日,东乡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时,鉴于未成年人特殊身份,办案检察官没有简单“案结事了”,而是对当事人采取心理辅导,定期回访等方式,力求达到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对于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东乡县检察院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依法从严从快批捕、起诉,保持高压震慑态势。突出打击重点,依法严惩性侵害、暴力伤害等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犯罪。在严惩犯罪的同时,同步做好未成年被害人救助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心理疏导、身体康复、复学就业等多元综合救助,帮助被害人及其家庭走出困境。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对办案中发现的监护缺失、监护不当问题,依法及时发出“督促监护令”或“家庭教育指导令”,对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再犯罪。
检察干警走进幼儿园开展法治安全宣传教育。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摄
创新普法教育 厚植法治信仰
“青春是美好的,但也需要法治的护航。”6月18日,东乡县检察院检察长马玉祥以法治副校长身份在民族中学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1000多名师生在现场聆听。循循善诱的报告,如阳光雨露,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努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
东乡县检察院将“法治进校园”纳入全院年度重点工作,制定详细实施方案。组建专业队伍,精心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富有爱心的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实现辖区内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并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开发标准化、精品化法治课程库。除传统课堂宣讲外,积极利用检察开放日、模拟法庭、法治教育基地参观等多种形式,该院还构建立体化法治教育网络。同时,坚决摒弃“大水漫灌”,力求“精准滴灌”,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常见法律风险点,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提升法治教育“实效性”。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马玉祥表示,东乡县检察院将继续把法律的刚性与司法的温情熔铸为一体,让每一株青春的幼苗,都能在法治阳光的普照下,拔节生长,为孩子们的世界多点亮一盏心灯,多筑牢一道防线。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