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检察“大数据筛查+实地走访” 督促建设工地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发布时间:2025-06-19 09:37:04     来源:法治甘肃网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晓云)“感谢检察机关帮我们堵塞漏洞,现在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均持证上岗,并定期接受安全培训。”近日,安宁区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对辖区在建工地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开展“回头看”时,某企业负责人介绍说。这是安宁区检察院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取得明显成效的直观体现。

今年3月,安宁区检察院在开展安全生产领域专项监督工作中发现,辖区某建设工地在开展特种作业时,使用伪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作业,存在安全隐患。经走访了解,辖区内建筑工地多、分布广,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传统线下走访核查模式因耗时费力、覆盖面有限,难以高效率排查“无证上岗”安全隐患。

快速精准捕捉问题线索,打通数据壁垒,发挥数字赋能优势是关键。对此,安宁区检察院通过“大数据筛查+实地走访”双管齐下,利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进行碰撞筛查,发现建设工地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线索200余条,针对数据对比碰撞筛出的线索,采取询问涉案人员、前往施工现场核查等方式,逐一查明部分建设工地存在特种作业操作人员持有伪造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作业、实际作业人员与备案人员不一致等问题,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亟须整治规范。

为有效破解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监管主体多元、职责分工不明确的困境,安宁区检察院迅速启动公益诉讼程序,邀请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特种作业行业安全隐患听证会,围绕如何强化行政监督管理职责、加强日常监管、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推进特种作业行业治理等问题展开讨论,达成共识。结合听证会意见,安宁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单位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被建议单位立即对涉案建筑工地进行现场复查检验,并在辖区开展特种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截至目前,相关行政机关共开展特种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2次,约谈涉案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8人,更新特种作业人员相关信息500余条,就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等问题作出行政罚款决定书5份。

为防止问题反弹,安宁区检察院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进行“回头看”,经实地走访辖区40余个建设工地,无证作业问题得到有效规范和治理,公益诉讼取得预期效果。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