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康乐县人民检察院以“一号检察建议”为牵引,以强制报告制度为抓手,以法治进校园为常态,以专业化办案为基石,构建起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体系,让法治阳光照亮成长之路。
干警走进公园开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法治宣传。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陈 孝志摄 摄
法治护航 让青春自由奔放
近日,在康乐县蓝川初级中学开展的一场法治教育课上,担任该校法治副校长的检察官以案释法,循循善诱,让同学们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了法律知识。
康乐县检察院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检察官围绕防性侵、防欺凌、防电信网络诈骗等主题,以案例释法、以互动促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守住法律底线。
让青春自由奔放,让成长没有烦恼。康乐县检察院于2024年设立“乐小蓝”未检工作室,同时联合教育局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开展入职查询,严把“入口关”,筑牢“防护墙”。在校园安全管理上,该院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定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重点排查网吧、宾馆、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问题,确保校园内外安全无死角。
多维发力 落实强制报告制度
6月上旬,康乐县检察院组织干警走进苏集卫生院开展强制报告督查,进一步靠实责任落实。
强制报告制度,是发现侵害未成年人线索的关键一环。康乐县检察院以“制度+科技”双轮驱动,确保强制报告制度从“纸面”落到“地面”。一方面,联合卫健、教育、公安等部门,对医疗机构、学校、宾馆、村(社区)等责任主体开展专题培训,明确报告范围、流程及法律责任,让“应报尽报”成为社会共识。另一方面,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未成年人异常行为预警系统,对涉未成年人案件线索智能筛查、快速流转,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保护。对未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监督追责,同时完善举报奖励机制,激发社会监督活力。
干警走进校园开展法治安全宣传。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摄
司法护航 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不久前,康乐县检察院检察官发现某学校宿舍楼的防护栏太低,有学生从窗户爬出来后离开学校的问题。该院立即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求对全县的学校宿舍进行检查整改,杜绝学生的此类危险行为。相关部门收到建议后,立即督促对此问题进行整改。
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康乐县检察院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坚持“零容忍”,从严从快批捕、起诉,形成有力震慑;对涉罪未成年人,贯彻“少捕慎诉慎押”政策,全面开展社会调查、心理评估,量身定制帮教方案;对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建立“司法救助+心理疏导+社会帮扶”一体化机制,提供全方位援助。同时,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对失职监护人发出《督促监护令》,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履行保护责任。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