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10户菜农追回拖欠菜款
——天祝检察“支持起诉+溯源治理”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这笔钱要是再不到位,今年的莴笋苗都赶不上好墒情。”站在刚铺好地膜的菜地里,天祝县华藏寺镇菜农任某某摩挲着采购单长舒一口气。今年4月以来,天祝县检察院创新运用“支持起诉+溯源治理”模式,不仅帮助10户菜农追回9.8万元拖欠菜款,更以法治之力助推高原夏菜特色产业发展。
时间回溯到2024年7月,云南商贩李某某收购莴笋后以“市场行情波动”为由拖欠货款。这笔长达9个月未到账的款项,让菜农们在备耕关键期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任某某掰着指头算:“一亩地光种子、化肥就得800块,10户人加起来要垫十几万元。”
天祝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海拔2040-4874米),独特的冷凉气候孕育出食荚豌豆、莴笋等8大类优质夏菜,年种植面积超10万亩,产值突破5亿元,是当地农户增收的“金饭碗”。而这9.8万元欠款,平均到每户近万元,不仅直接影响当季种植资金周转,更可能因农户信心受挫,动摇产业长期发展的根基。
天祝县检察院获悉线索后,立即组建专班,用3天时间帮农户梳理收购协议、过磅单、微信催款记录等23份证据,4月15日正式启动民事支持起诉程序。在检察机关协调下,法院开通涉农案件“绿色通道”,5月12日集中出具10份《民事调解书》,明确李某某须于8月30日前付清全部欠款。
纠纷化解后,检察干警将普法课堂搬进菜田,针对高原夏菜“跨区域收购、季节性交易”的特点,总结出“查资质、查条款、查履约”的三查风控法,现场演示如何规避“压价拖延”“阴阳合同”等常见陷阱。
菜农王大姐对照检察官发放的《农产品购销合同范本》感慨道:“原来交货日期没写清楚都可能吃亏,以后签合同心里有数了。”
“守护菜农的‘钱袋子’,就是守护高原夏菜产业的生命线。”天祝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深化“支持起诉+溯源治理”模式,构建从春耕到产销的全链条司法保护机制,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检察新动能。
目前,天祝县检察院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建立收购商信用档案,对存在拖欠记录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并计划在夏菜采收季前开展“订单合同体检”专项行动,从源头减少类似纠纷发生。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