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问题、补漏洞、强责任……近日,临夏市检察院联合有关部门对全市宾馆住宿业、医疗卫生机构、教育系统开展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专项督查,推动强制报告制度落地见效,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近年来,临夏州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对未成年人犯罪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切实增强“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意识,推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协同发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康乐县检察院检察官走进蓝川初级中学,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摄
法治护苗
用心用情守护“少年的你”
“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防止校园欺凌”……六一儿童节之际,临夏县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迎来一批批中小学生参观学习,检察官认真讲解,积极互动,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近年来,临夏县检察院建成全州首个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永靖县检察院打造“小靖龙”未检工作室,和政县检察院建成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全州两级检察院均上线未成年人保护“强制报告”微信小程序,持续深化法治副校长实职化履职,用心用情守护“少年的你”。
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全州检察机关注重从个案中发现社会治理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剖析案件根源等方式,推动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实现治罪与治理并重。
据了解,临夏州检察院联合20个部门共同制定印发未成年人保护强制报告制度工作方案,进一步健全协作机制,重点监督教育、医疗、旅店、网吧、医院等主体履行报告义务,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多元救助
让法律有力度也有温度
为进一步彰显司法温情,东乡县检察院建立了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有效衔接机制,与教育、民政等部门沟通,为未成年人指定“爱心妈妈”,实现司法救助与长期关爱多元化救助,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据介绍,全州检察机关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认真落实特殊保护制度,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对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坚持“零容忍”态度,依法从严、从快批捕、起诉。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如法律援助、社会调查、附条件不起诉、犯罪记录封存等。同时,建立健全未成年被害人关爱救助机制,对遭受侵害的未成年被害人,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多元化救助措施,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恢复正常生活。
临夏市检察院联合督查强制报告落实情况并开展法治宣传。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安小龙 摄
司法护航
筑牢家庭保护“第一防线”
近日,永靖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时,发现未成年嫌疑人小华(化名)沉默寡言,拒不认罪。检察官进一步了解得知,小华从小父母离异,父母均因再婚而对他不管不问。随后检察机关制定下发督促监护令,让疏远已久的亲情关系得以改善,为小华今后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据了解,临夏州检察机关针对个别未成年人父母监护缺失、监护不力等问题,依法制发督促监护令,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时,检察机关依法对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监护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家长的监护能力、教育方式、亲子关系等,找准问题症结,以检察履职筑牢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第一道防线”。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