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检察打造“同心圆” 守护成长路

发布时间:2025-06-11 10:46:23     来源:甘肃法治报

打造“同心圆” 守护成长路

——敦煌检察扎实推进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通讯员 王利海

“感谢检察机关对孩子的关心帮扶,我一定把孩子管护好、照顾好。”近日,接到敦煌市人民检察院发放的3万元司法救助金后,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小明(化名)的母亲对办案检察官表示感谢。

近年来,敦煌市人民检察院依托“同心圆”未成年人工作室,在司法保护、法治教育、合作联动等方面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坚实防线。

严惩犯罪 打牢“防护圈”

“我深深感到我的行为给她带来了极大创伤,我真心认罪悔罪,积极改造,希望以此弥补我的过错。”5月9日,涉嫌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李某在敦煌市检察院办案区表示自愿认罪认罚。

敦煌市检察院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通过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责,积极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严惩此类犯罪。2023年以来,敦煌市检察院办理审查批捕侵害未成年人案件13件13人,全部批准逮捕。办理移送起诉未成年人案件16件16人,提起公诉15件15人,全部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

全面帮教 构建“治理圈”

“谢谢检察官,不仅让我的孩子有了改过自新的机会,还帮助孩子重返校园,真心感谢你们。”2024年9月26日,未成年人小敏(化名)的父亲拉着敦煌市检察院未检检察官的手表达感激之情。

敦煌市检察院在办理小敏盗窃案时发现,小敏因家庭原因辍学,后在社会不良青年的诱惑下参与盗窃,触犯了刑法。鉴于小敏系未成年人,属于初犯、偶犯,遂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又通过与学校、教育部门多方协调,助其重返校园,保障了未成年人受教育权。

敦煌市检察院坚持惩治和教育相结合,构建分级干预治理模式。对于主观恶性大、犯罪后果严重的未成年人依法惩处。对于主观恶性小、初犯偶犯的未成年人,依法从宽,实施精准帮教,促其顺利回归社会。同时,对被侵害未成年人实施一站式救助,仅2024年争取国家司法救助金11.29万元。

深化措施 织密“共治圈”

“我只是履行了我的职责,没想到还有奖励呢!”2024年8月20日,拿到因履行强制报告制度而获得2000元奖励的赵某面对敦煌市未检检察官略显难为情地说。

这项奖励是敦煌市检察院与教育等部门联合建立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中所规定的。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就是为了确保及时干预,严厉惩治,有效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敦煌市检察院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过程中,积极争取党委支持,联合法院、公安、司法行政、教育、民政、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单位,建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联席会议机制,全面推行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和入职查询制度,构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防火墙”。

加大普法 培育“教育圈”

5月30日,在敦煌市检察院“同心圆”未成年人工作室里,前来接受法治教育的敦煌三中的同学踊跃地向检察官提出问题,检察官耐心细致解答,面对面讲解应对策略,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敦煌市检察院依托“同心圆”未检工作室,压紧压实法治副校长制度,全院4名检察官受聘担任法治副校长、42名干警担任法治班主任,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线下重点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开展“开学第一课”“检爱同行法治进乡村”系列法治教育活动。线上培育法治教育新载体,通过“敦煌法治在线”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法治微视频、普法专栏等作品,取得较好的普法效果。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