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机制”跑出司法救助加速度 ——武威检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温暖

发布时间:2025-05-15 17:12:04     来源:法治甘肃网

  “这笔救助金就像‘及时雨’,孩子的治疗费有着落了!”近日,武威市凉州区居民李女士从办案检察官手中接过5万元救助金时眼眶湿润。她的丈夫因交通事故致残,家庭经济陷入绝境,检察机关的司法救助解决了李女士为了孩子的学费而发愁问题。

  这是武威市检察机关创新“主动发现+外部移送”双轨机制推动司法救助工作深入开展的一个缩影。仅2024年,这套机制让75名困难群众及时获得57.42万元救助金,司法救助率同比提升23%,让受救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温暖。

线索“双轨”捕捉

  以往司法救助依赖当事人申请,信息闭塞成为最大“拦路虎”。武威市检察机关打通内部壁垒,出台《跨部门线索移送管理办法》,刑事、未检等部门在办案中同步筛查救助线索。

  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时,刑事检察部门承办检察官发现被害人年仅12岁,因伤情严重需多次手术,家庭变卖房产仍负债累累,线索当天移送控申部门后,48小时内即启动救助程序。

  对于外部,武威市检察机关与乡村振兴、妇联等12家单位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每月比对低保户、困境儿童等重点人群数据,捕捉司法救助线索。

  天祝县检察院从乡村振兴部门移送的监测数据中发现农牧民张某因儿子意外身亡返贫,迅速联合乡镇干部入户核查,一周内完成救助金发放,并为其申请公益性岗位,实现“司法救助+社会帮扶”无缝衔接。

特殊群体“定制救助”

  在凉州区检察院,14岁的小雨在收到救助金时,还收到一份持续半年的“心理康复服务套餐”——检察官联合心理咨询师为其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助其走出创伤阴影。

  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对特殊群众实施“一人一策”的“定制救助”:针对未成年人建立“司法救助+心理疏导+学业支持”机制,为14名未成年被害人链接专业心理咨询,协调学校减免学杂费8人次;针对残疾人推出“上门受理+全程代办+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23名行动不便申请人提供一站式办理;针对困难妇女联合人社部门开展“法律维权+技能培训+就业推荐”服务,为19名妇女提供电商、家政培训,其中11人实现再就业。

积极推动源头治理

  “司法救助不能只解决眼前困难,更要推动源头治理。”武威市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农村地区“养老诈骗”高发问题,联合多部门开展“银发盾牌”专项行动,在32个乡镇设立防诈宣传点,覆盖群众超6万人次;针对因案致贫家庭居住难题,向住建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立“司法救助+廉租房优先审批”机制,已帮助7户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从线索发现到精准救助,从资金帮扶到长效治理,武威检察机关“双轨机制”不仅跑出了司法救助的“加速度”,更彰显了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民生厚度。正如武威市检察院有关负责人所说:“每一笔救助金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要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沉默的少数’。”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