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是对群众食品安全的有力守护。”近日,在凉州区检察院召开的“守护舌尖安全 共筑食安防线”专题座谈会上,办案检察官详细介绍了检察办案情况。
据了解,自2022年以来,凉州区检察院紧扣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创新构建“打击+治理+预防”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以刑事检察“硬拳头”、公益诉讼“组合拳”、源头防控“长效拳”,不断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织密食药安全保护网,让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攥紧刑事检察“硬拳头”
凉州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减肥食品案时,充分发挥提前介入作用,引导侦查机关全面收集证据,锁定犯罪网络全链条证据。案件提起公诉后,涉案8名被告人全部被判刑,其中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50万元,有效震慑了食药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凉州区检察院将打击食药领域犯罪作为刑事检察的重要任务,聚焦生产销售伪劣食品、有毒有害药品等重点领域,依托“提前介入+精准监督+从严追诉”机制,确保案件办理质效。2022年以来,共办理涉食药刑事案件31件,追捕追诉漏犯5人,提出精准量刑建议28件。
打出公益保护“组合拳”
在起诉某农贸市场销售过期食品公益诉讼案中,凉州区检察院不仅依法追究经营者的刑事责任,还通过诉前磋商,推动市场开办方建立起“每日查验+定期抽检”制度,从源头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坚持“刑事追责”与“公益修复”并重,针对食药犯罪背后的公共利益损害问题,积极开展公益诉讼检察监督。2022年以来,凉州区检察院在审查起诉食药犯罪案件时,同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30件,追偿损害赔偿120余万元,督促整改食品生产经营场所67家次。
不仅如此,凉州区检察院还依托“两法衔接”平台,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了线索移送“绿色通道”。2023年以来,联合开展“年夜饭专项检查”“农村食品打假”等执法行动12次,现场整改卫生不达标、台账不全等问题21个,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打好风险防控“长效拳”
2024年3月,凉州区检察院联合六部门开展“食安护民”专项检查,利用快检设备抽检食品样品20批次,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从业人员健康证缺失、熟食操作区卫生不达标等问题,现场下达整改通知书5份,并持续跟踪督办,直至问题清零。
面对寄递行业成为伪劣食药流通新渠道的问题,凉州区检察院联合多部门启动“平安寄递专项行动”,建立“企业自查+部门抽查+线索倒查”机制,共排查寄递网点32家,成功拦截可疑包裹17件,有效堵塞了行业监管漏洞。同时,与消费者协会共建“食药纠纷调解室”,已化解消费纠纷47起。
“我们不仅要查隐患,更要建机制。”凉州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办案中发现的“三无”食品认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正牵头建立“三书一函”(检察建议书、磋商函、风险提示书和行业整改函)联动机制,旨在推动形成全链条监管合力。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