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成为特色农业发展“护航员” ——天祝检察院创新多维保护模式助力特色农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29 16:09:45     来源:法治甘肃网

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汇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天祝藜麦”“天祝白牦牛”“高原夏菜”等地理标志农产品,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近年来,天祝县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创新“检察+”多维保护模式,以协同履职、源头治理、品牌保护等实招,为特色农业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协同机制“强保护”

针对地理标志保护难点,天祝县检察院联合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行政执法+四大检察”协作机制,联合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出台《“天祝藜麦”地理标志保护实施意见》,通过线索双向移送、联合执法检查等举措形成保护合力。

在对某藜麦加工企业突击检查中,发现其包装违规标注已注销的地理标志商标,立即启动“检察建议+行政整改”程序,督促企业更换包装2万余件。并联合举办全县农产品商标规范使用培训会,覆盖企业、合作社50余家,开展专项检查22次,督促整改商标滥用问题,从源头规范“金招牌”使用秩序。

生态治理“解难题”

高原夏菜尾菜曾因缺乏处理渠道堆积成污染隐患。2024年,天祝县检察院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中发现某蔬菜基地周边尾菜腐烂发臭,遂向农业农村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并通过持续跟进监督,推动建成全县首个尾菜资源化利用中心,引入企业投资800万元建设有机肥生产线。

如今,该中心年处理尾菜10万余吨,生产有机肥2万吨,不仅解决污染问题,还为周边农户提供5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环境减负、农民增收”双赢。天祝县检察院创新“企业运作+政策补贴+全民参与”模式,实现尾菜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同步推进废旧农膜回收体系建设,让高原夏菜从种植到流通全程“绿色化”,助力产业生态效益双提升。

法治宣传“聚共识”

“以前不知道乱用商标要担责,现在才明白‘天祝白牦牛’这块牌子有多金贵!”在抓喜秀龙镇牧民法治课堂上,某合作社负责人感慨道。

天祝县检察院依托新媒体矩阵发布宣传信息300余条,《行检携手守护“雪域白牦牛”》等160余篇原创稿件被国家级、省级媒体转载。联合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现场普法1500余人次,以典型案例解读强化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品牌保护意识,营造“护标兴产”社会氛围。

类案治理“促长效”

在办理一起销售假冒“天祝白牦牛”肉制品案件中,天祝县检察院发现部分商户混淆地理标志与普通商标界限。对此,该院向县商务局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推动建立“白牦牛产品溯源二维码”制度——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养殖基地、加工流程等信息。目前,全县23家白牦牛加工企业已接入溯源系统,产品溢价率提升15%,带动养殖户年均增收3000元。天祝县检察院通过类案分析推动建立专用标志使用规范,开展“法律进牧场、进车间”专项宣传,引导养殖、加工企业规范用标。目前,全县已培育6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色产业年产值突破12亿元。

从“一粒藜麦”到“一头白牦牛”,天祝县检察院以“精准监督+系统治理”模式,让法治成为特色农业发展的“护航员”。下一步,该院将深化“四大检察”融合履职,持续为“天祝原生”品牌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检察力量。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