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证,本应是爱心传递的凭证,却被不法分子编织成一条血色利益链。近日,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非法组织卖血案揭开惊人黑幕:医院护工沦为“血头”,网络平台变身“血市”,“爱心互助”竟成非法交易。
2024年4月,兰州市某医院病房内,从事护理工作的张某像往常一样为患者擦拭身体,眼神却不时扫向家属手中的输血单。正是这张薄薄的单据和家属间的交谈,让他铤而走险,利用便利条件,悄悄收集需要用血的患者信息后转给社会人员薄某、白某,后者立即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急招献血志愿者,当场结算报酬”的广告。随后,经汇总的献血人员的信息又被薄某、白某推送给张某。
“他们说这是正规互助献血,承诺给予200至500元营养费。”23岁的外来务工人员王江(化名)向检察官陈述时仍心有余悸。
献血完成后,王江手中的《献血证》转眼间被张某以百元买走,并以千元高价卖给患者家属。
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调查发现,这个犯罪网络犹如精密运转的“血液工厂”:张某等人负责提供“情报”暗中“接单”,薄某、白某组成“猎头小组”网络招工,数十名“志愿者”沦为“移动血库”。仅半年时间,该团伙非法交易献血证数十张。
“这些‘血头’在各大医院专找急需用血的外地患者,他们利用患者家属救人心切的心理,将原本无偿的互助献血变成明码标价的买卖。”办案检察官手持厚厚的案卷介绍其中的内幕。
张某等人让救命血成为商品,人性的温度便在交易中冰冷。2024年10月,随着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落网,这个盘踞在兰州多个医院的“血浆黑市”被彻底捣毁。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以涉嫌非法组织卖血罪对张某等人提起公诉。
“这不是爱心传递,而是生命透支。”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表示,一些不法分子自作聪明,非法组织献血者有偿献血后收购其献血证并向需要用血的病患出售牟利,以互助献血之名行有偿卖血之实,严重扰乱了我国血液管理制度,危害了公共卫生安全,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同时,向公众警示:我国严格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任何形式的有偿献血均属违法。
检察官温馨提醒:应警惕“高价收献血证”等网络信息,医疗机构不会指定特定献血者,发现违法线索请立即拨打12309进行举报。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杨丹)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