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技术赋能助力检察办案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01-14 15:15:47     来源:法治甘肃网

2024年以来,定西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基本价值追求,突出“三个聚焦”,强化检察技术信息工作,不断提升技术支撑能力,让检察技术信息赋能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融合履职  擦亮服务“底色”

全市检察机关通过深化技术与业务融合,加大检察技术办案力度,规范办案流程,打造法医技术性证据审查“定西检察”品牌。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建用中,市检察院数字检察办公室扛牢主体责任,加强与业务部门配合,促成更多模型应用落地见效、服务办案。为提升检察技术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确保技术办案质量,检察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司法鉴定能力验证活动,参加的法医、电子证据5个项次均获“满意”评价。

聚焦高质效办案  彰显监督“本色”

2024年以来,市检察院明确了技术性证据的收集、固定和审查标准,确保所有应送审的技术性证据都能及时送审,送审材料符合实质性审查的要求,推动技术性证据审查的常态化和长效化。法医技术人员严格按照《伤害类案件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意见专门审查指引》的相关要求,增强审查意见的说理性,提高审查意见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为检察监督提供证据和技术支撑。

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技术案件405件,通过技术性证据审查,发现并纠正原鉴定意见错误案件11件,其中定性错误案件4件,充分发挥了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的把关和监督纠错作用。

2024年10月,临洮县检察院在办理张某涉嫌故意伤害案时,针对被害人张某某损伤程度轻伤二级的鉴定意见是否科学、客观、准确的问题,委托市检察院技术部门进行技术性证据审查。经审查发现,被害人张某某的损伤不符合轻伤二级,法医技术人员作出不同意原鉴定意见的审查意见,经重新鉴定,张某某的损伤程度鉴定为轻微伤,因张某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撤回案件。

聚焦数字化赋能  提升监督“成色”

全市检察机关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优化“三个结构比”,助推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办案从起势迈向成势。通过解析个案、梳理要素、提炼监督点,自主研发创建7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在省检察院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库上架。在市检察院数字检察办公室的指导下,陇西县检察院构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模型”,督促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0万余元,为进一步推动源头治理,与相关行政部门出台了《陇西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监督协作机制暂行办法》,有效堵塞了监管漏洞。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活动中,全市两级院积极参与,一批实用型模型在检察办案广泛应用,办案覆盖了“四大检察”,应用模型数量达399个,模型应用在全省走在前列,陇西县检察院被最高检评为模型应用优胜提名检察院。

在“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中,市检察院数字检察办公室积极推动应用省检察院推广的“空壳公司失管及立案监督”模型,筛查出11家公司涉及刑事犯罪已被追究刑事责任,但仍然存续未注销,2家空壳公司存在虚构经营业务、虚开增殖税发票等情况。全市检察机关制发检察建议7份,开展融合监督,督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时清理“空壳公司”,为辖区社会治理贡献检察力量。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