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董丽红)近年来,平川区检察院持续加大虚假诉讼监督力度,大力拓展监督规模和监督质效,办理民事虚假诉讼监督案件32件,发出检察建议17件,检察建议均被采纳,有力打击了虚假诉讼背后的违纪违法行为,助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优化内部配合,破除业务壁垒。注重加强民事检察与刑事检察、行政检察的协调配合,通过信息共享、线索双向移送,挖掘民事虚假诉讼案件线索7件,经审查认定为民事虚假诉讼并提出监督意见7件。
强化外部联动,破除职能壁垒。加强与法院、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享信息28条,实现对虚假诉讼的早发现、早介入、早预防。与纪委监委、法院、公安等部门建立定期联络制度,走访法律服务机构、信访局等部门6次,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研发数字模型,实现集中突破。结合办案中的难点、归纳虚假诉讼案件特征,针对涉嫌诈骗罪、骗取贷款罪、敲诈勒索罪、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的部分犯罪嫌疑人较为频繁地提起以民间借贷纠纷为案由的民事诉讼涉嫌虚假诉讼的可能性较大的情况,自主研发了民间借贷纠纷虚假诉讼监督模型,经应用监督模型,发现2件虚假诉讼案件线索。
建立跟踪机制,指定专人对检察建议的落实情况持续跟踪,同时检察官定期回访被建议单位,查看整改进度。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