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事”不再伤“家和” ——会宁检察探索构建轻罪治理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11-22 11:28:29     来源:甘肃法治报

“两口子的矛盾,一个巴掌拍不响,娃他爸给我公开道歉,我也原谅了。现在案子办结了,你们还做家访,感谢你们的关心!”近日,会宁县人民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在家访时,宿某满是感激地说。

2023年12月,谢某与其妻宿某因家务活发生争执,双方撕扯中谢某挥拳殴打了宿某。宿某一气之下萌生了轻生念头,坐在水窖边准备自杀,经亲属劝说后才放弃自杀。之后便报了警。经鉴定,宿某胸部外伤、右侧肋骨骨折,构成轻伤二级。

2024年7月19日,会宁县公安局将此案移送至会宁县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认为,该案系近亲属之间因家庭琐事引发的刑事案件,谢某到案后认罪认错态度良好,夫妻关系未达到破裂程度,若对谢某追究刑事责任,不利于家庭和睦。

为进一步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家庭和谐,承办检察官一行前往谢某家中,向镇政府包村干部、村(社)长以及邻里亲戚了解了具体情况。

“夫妻和睦是幸福家庭的最好推动剂,子女都已长大成才了,你们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在谢某家中,承办检察官与夫妻二人坐在炕头上拉家常、讲道理、释法结、解心结,谢某夫妻双方均表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一家人打官司,我心里也不舒服,真心向你说声对不起,我们以后要好好过日子。”7月23日,在公开听证会上,当事人谢某当场向妻子道歉,并表示绝不再犯。在听取听证意见和综合分析研判后,会宁县检察院遂决定对谢某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近年来,夫妻因感情不和、家务琐事引发的故意伤害类案件呈增多趋势。今年1月至9月,会宁县检察院已办理此类案件32件35人。为此,会宁县检察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构建轻罪治理新方式,将“三个善于”贯彻落实到检察办案全过程,着力化解每一起案件中的矛盾纠纷,推动解决好轻罪治理的每一个堵点,先后与法院、公安、司法局等部门建立《轻罪治理之轻伤害案件工作办法(试行)》《关于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4项,并成立速裁案件专业化办案团队,个案的平均办案时限压缩到了7天,有效节约了司法成本。同时,聚焦社会危险性量化,完善制定了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机制,细化轻罪案件评估因素3类22项,为采取相应刑事措施提供了依据。

“我们探索提出‘快审快办+入户释法+公开听证+家访教育’的工作模式,既能从源头上实质性解决矛盾纠纷,又能促进亲情修复。”会宁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任永和表示,越是贴近百姓生活的“小案”,越能让老百姓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今后要持续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指引,从制度建设、案件办理、矛盾化解、社会治理等关键环节入手,用足用好刑事检察手段,以“调”促“和”,推动轻罪案件“法结”“心结”一起解,合力做好轻罪治理的工作,用法治力量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通讯员 马启栋)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