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检察建议真是一场法治‘及时雨’啊,为我们做好属地管理、及时排查隐患、妥善化解纠纷带来了良策,使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更加理解和支持,满意度大幅提升。”近日,凉州区某街道负责人向“回访”检察官反映
日前,凉州区检察院联合区纪委监委共同开展“回头看”,实地走访了解住建部门及街道、社区落实检察建议的情况,确保检察建议刚性落实。
找症结访对策 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我们小区一直存在生活垃圾清理不及时,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多次向物业反映也得不到解决,态度恶劣不说,还要求我们全额缴纳物业费。”居民对物业公司怨声载道。今年3月,收到某物业公司请求监督申请书的凉州区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立即展开调查,走访业主发现,集体拖欠物业费的根源是物业服务质量问题。
检察官向法院了解到,原来这是一起典型的物业公司撤场后以“连环诉”方式追偿物业费的合同纠纷案。
“该公司2023年2月就开始了漫长的诉讼之旅,法院数次花费大量司法资源进行诉前调解,但该公司和业主间的矛盾屡调不止,目前已经累计提起诉讼423件,仍有200余户业主躺在该公司‘预备起诉’的清缴名单中。”办案法官介绍了案件的整体情况,“光住建局就收到了31件投诉信,法院虽然竭尽全力通过诉前调解程序处理了大量个案,但部分业主还是颇有不满,调解员被误解成了‘催收员’,我们认为该公司的服务等级需要重新评定,收费标准也应有所调整。”
检察官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类案件被告业主以物业服务存在瑕疵作为抗辩理由,往往缺乏证据,法院裁判很难支持,为了化解矛盾只能尽量庭前调处。但是矛盾的根源得不到解决,案子始终像雨后春笋一茬接着一茬冒出来。”
“法院受理的物业纠纷案从以前的一年两三百件上升到一年一千多件,给审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法官们对此也深有感触。
对此,检察官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如果支持物业公司以大范围诉讼实现催收目的,不仅不利于矛盾化解,反而会引发新的纠纷,甚至影响社会稳定。非诉化解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经过与物业公司法定代表人多次沟通恳谈,会同法院、住建、司法等相关部门联合化解,2个月后,该公司以非诉方式“柔性”清缴了拖欠的物业费,并撤回了请求监督申请书。
凉州区检察院民事检察负责人认为:“这起物业纠纷‘小案’,折射出的是住宅小区的消防安全、物业服务、行业监管、纠纷化解、普法宣传等一系列问题,从个案办理延伸到类案监督再推动社会治理,才能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融合履职聚合力 “抓前端、治未病”
“必须从行业内部作出系统整改,提升整体居住体验,才能真正获得群众满意。”为了把监督链条拉得更长、监督效果做得更实,今年4月,由“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组成的专案组,深入辖区各街道、社区和住宅小区走访调查,收集物业服务不达标、消防安全出口不畅通、灭火器配备不全、“飞线”充电安全隐患等问题线索32条,根据问题线索同区法院、区住建局、街道、社区、司法所等单位召开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诉源治理座谈会,共同研判提出治理方案,该方案从加强行政管理、完善社会治理的角度,致力于构建“行政监管+街道社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四方调解机制,以融合履职推动“抓前端、治未病”。
“我们汇集众智制成了9份极具针对性和实操性的检察建议书,希望区住建、应急、消防及城区街道等部门(单位)能够进一步完善行业监管机制,形成基层调解在前,司法调解居中,法院诉讼断后的‘漏斗型’解纷模式。”在物业纠纷溯源治理听证会上, 凉州区检察院向相关单位公开送达检察建议。据悉,凉州区检察院联合区法院认真打磨《关于全区物业管理及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诉源治理的调研报告》呈送给党委政府,得到了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批示。近期,凉州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习并研究物业管理问题,拟定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加强物业管理。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责任编辑:李晓云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