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成绩不好,经常旷课逃学,最终误入歧途,感谢检察官让我重回校园,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职校学生杨某因一起寻衅滋事案件被武威检察机关作出决定不起诉后,发给办案检察官的一段话。
今年以来,武威市检察机关针对全市职业学校学生涉案率高的突出问题,部署开展职业学校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矫正及校园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多措并举开展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情法并行扶正“长歪”小树苗
“我们通过开展集中排查,走访职业学校、发放调查问卷,摸清有不良行为学生底数,与公安机关互通信息,掌握职校学生违法情况,对罪错未成年人分类施策开展帮教。”据武威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负责人介绍,针对不良行为学生,检察机关通过开展法治宣讲、模拟法庭、庭审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帮助其矫治不良行为;针对行政违法行为学生,督促公安机关在治安处罚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训诫、具结悔过等矫治教育,帮助其重返校园;针对涉罪学生,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依法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附条件不起诉学生,检察官积极主动联合社工组织、学校工作人员及监护人组成帮教小组,通过社会调查、心理测评等措施,确定帮教方向,制定具体帮教方案,助其迷途返航。
让爱归位按下监护“重启键”
“我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也不管我,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让我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家的温暖,所以也不爱回家,染上了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面对检察官的走访调查,职校学生张某吐露了违法的原因。检察机关发现,职业学校类似张某有罪错行为的学生大多是留守或单亲家庭。
针对职校学生家庭监护缺失或不力的情况,检察机关积极构建了“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训诫”未成年人挽救模式,通过开展亲子心理团体辅导、家庭教育指导、检察官家访等活动,引导帮助家长改善教育方式,重建良好家庭关系,督促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检察机关的教育指导让我如梦初醒,自己在孩子成长、教育上的严重缺失,让我痛心又后悔,我再也不一味地责怪孩子了。”一名家长参加完检察机关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组织的涉案未成年人家长集体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后感慨地说。
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制发督促监护令102份,向涉案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发出“训诫令”3份,开展亲职教育28次,检察官家访22次,教育指导家长“依法带娃”,让爱回归家庭教育,靠实家长监护责任。
普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法治进校园活动的次数显著增多,既有法治讲座,又有模拟法庭、庭审进校园等活动,形式鲜活多样,为学生们带来了很好的普法体验。”凉州区某职业学校王老师说。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学校开庭审理的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真实的案件庭审,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职校学生小刘深有感触地说。
在凉州区职业学校,由凉州区检察院联合区法院,依法公开审理的任某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案,引发了该校师生的深入探讨和思考。“为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将常规普法和专项普法相结合,通过走访职校、发放问卷、谈心交流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收集普法关注点和需求点,根据各职校学生年龄层次、成长背景、生源特点和师资特色等不同需求提供订单式送法服务。”武威市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张有玉介绍,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已发放调查问卷2000余份,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开展“防校园欺凌”等普法宣讲80余场次。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建庆 通讯员 田晓庆 )
责任编辑:李晓云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