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渭源县检察院按照“捕、诉、监、防、教”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拓展救助和保护渠道,通过双向、综合和全面司法保护,不断推动未检工作创新发展,让每个孩子向阳而生。
一站式保护中心 撑起法治蓝天
“有很多‘冒充公检法’诈骗,就是拍个警官证、检察官证的照片发给你,声称你涉嫌违法犯罪,用各种话术进行恐吓,诱导你转账汇款,骗取你的钱财。”8月7日,在渭源县检察院一站式保护中心“爱未园”里,检察官向学生讲解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
2024年5月,渭源县检察院成立了集询问、讯问、法治宣传、心理疏导等功能于一体的未成年人一站式保护中心——“爱未园”。该中心的“法治教育云课堂”,不仅能线下互动式听讲,线上覆盖全县各中小学,师生可以实时共享授课内容,实现法治教育从传统的“一对一”到如今的“一对多”。中心还设有“圆桌询问室”“心理咨询室”等,开发沉浸式、现场式教学和真实性模拟,让普法教育变得更加可知、可感、可接受。该中心自建成以来,已开展法治教育6场次,参观人数500余人。
法治副校长 当好法治引路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聚众斗殴吗?”“如果你的好朋友来找你帮忙打架‘出气’,你该怎么办?”9月3日,渭源县检察院检察官苏晓娟走进渭源县第二中学,以法治副校长身份进行宣讲。苏晓娟以《与法同行 筑梦青春》为题,结合真实案例,为师生送上一堂干货满满的法治课。
据了解,渭源县检察院检察官以法治副校长的身份采用“定期+不定期”的方式送法进校园,学校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当好孩子们的法治引路人。目前,该院有20名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通过讲好法治辅导课,让法律走进孩子们心中。
督促监护令 找回缺失的爱
今年3月,渭源县检察院检察官在办理一起案件时发现,涉案的未成年人小帅(化名)时常不到校,行为异常。经走访发现,小帅的监护人在日常监管中存在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教育理念欠缺、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导致孩子长期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承办检察官遂向小帅的父母发出督促监护令,向他们说明不履行职责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和应负的法律责任,责令他们“依法带娃”。
近期,检察官通过后期跟踪回访得知,小帅在被附条件不起诉后,认真接受考验,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重拾信心回归校园。
“在上周的书法比赛中,小帅还拿了奖,这不,我把奖状贴这里了。”9月11日,检察官到小帅家进行回访时,小帅的妈妈言语中满是欣慰。
“检察+”提升 多元帮教效果
“与同学、老师相处得怎么样?”“学习有没有跟得上呀?”晚上7点,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未检检察官张燕妮便拿出手机,给小梅(化名)发去了问候微信。张燕妮还有一个身份——“土豆妈妈”,她结对帮扶了2名农村困境儿童,小梅就是其中之一。
渭源县检察院以“爱未园”一站式保护中心为基地,打破内设机构壁垒,组织心思细腻的干警组建专业队伍,“一对一”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积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健康幸福地成长。
渭源县检察院着力拓展“检察+”工作,先后推出“检察+教育”“检察+社工”“检察+妇联”“检察+民政”等工作模式,实现帮教内容和方式多元化,不断提升帮教效果。
通过“检察+”形成工作合力,推进未成年人业务“四大检察”综合履职,由被动惩办向主动作为、积极预防转变,由单纯办案向延伸职能、创新社会治理转变,由单兵作战向部门协作、联合联动转变,促进未检工作创新发展。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魏燕)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