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深入践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给孩子们撑起一片法治的蓝天,玉门市检察院积极行动,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从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从关爱救助未成年被害人,到教育感化失足未成年人,全过程以法之名守护未来。
帮扶帮教贯穿办案始终
“儿子,你在里面吃得咋样?穿得暖不暖?要好好听话,爸给你带了你最爱吃的……”这是一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父亲,在亲情会见儿子时所说的话。
小武性格叛逆,沉迷游戏,为了有钱充值游戏,他不惜铤而走险,持美工刀入户抢劫被抓捕归案。在该案审查起诉阶段,承办检察官注意到,小武涉嫌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父母“否定式”“打骂式”教育,让小武感觉自己被父母忽略、否定,进而转头在游戏里寻求慰藉。办案之初,小武认罪态度差,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深刻认识,于是检察官安排小武与父亲以亲情会见方式深入交流。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一时糊涂,触犯了法律,请您放心,我一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最后,小武流着眼泪对承办检察官说。
“我们通过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全流程‘订单式’帮扶,从前期社会调查、人格甄别、亲情会见、不公开听证、帮教条件论证,到审查决定后帮教方案设计、监督考察、心理干预、家庭教育指导等,根据个案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在未成年人各项特殊制度的落实过程中‘对症下药’,努力实现案件办理取得最佳效果。”办检察官介绍说。
后来,该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大型未成年人法治节目《守护明天》第六季第三期以“被忽视的陪伴”为题宣传播出,成为甘肃首例入选案例。
在司法办案的同时,玉门市检察院针对暴露出相关职能部门怠于履行工作职责可能致使未成年人权益受损问题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法治宣传扩大“朋友圈”
“检察官阿姨,以后就是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我们也知道怎么保护自己了,您下次还会再来给我们讲课吗?”6月28日,在一次校园法治讲座后,一名小学生对检察官说。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学校是主阵地。玉门时检察院“玉·苗”办公室联合教育局积极成立“法治进校园”巡讲团,深入学校开展普法宣传、爱心捐助、案后帮教活动,目前已覆盖在校学生8000余人。
此外,通过“主题日”组织同学们参观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用影视作品讲解枯燥法条,用现实案例警示触法后果。开辟“玉苗普法”专栏,“快问快答快普法”让生活法律常识通俗易懂。自创拍摄优质普法宣传短剧,主题囊括“校园欺凌”“中小学生自护”等,直击涉未成年人犯罪社会热点。
近年来,玉门市检察院不断扩大法治宣传“朋友圈”,联合学校举行“同看法治微电影”活动,会同法院开展“庭审法治课堂”活动,联合有关部门单位举办模拟法庭活动,开展“研学旅行”主题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法治宣传影响力。
“只有多样化的普法活动,不照本宣科、墨守成规,才能打破普法形式‘次元壁’,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舆论环境。”玉门市检察院“玉·苗”未检工作室负责人表示。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