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华亭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心系群众切身利益,坚持司法办案与追赃挽损并重,通过检警联合、检银联动、能动履职,多举措守护群众“钱袋子”安全。截至目前,累计追赃挽损30余万元。
检警联合
“检察机关为我们开拓了思路,针对涉案人数众多的电诈案件,我们应当聚焦涉案银行卡流水走向,及时固定相关证据,依法查、冻、扣卡内余额,将追赃挽损关口前移。”前不久,在华亭检察院与公安机关共同举行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联席会上,反诈民警张警官这样评价检察与公安的合作。
为凝聚追赃挽损合力,华亭检察院在办案中始终坚持“应追尽追”理念,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将理念传导至公安机关。就涉“两卡”犯罪案件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梳理,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同时,对于涉案人数较多、金额大的疑难复杂案件,通过提前介入,与公安机关充分沟通,就案件事实、定性及追赃挽损提出意见,引导公安机关在提请批捕、移送起诉前,及时冻结涉案银行卡,查清涉案金额、获利数额,并将退赃退赔工作贯穿案件全过程。
检银联动
8月8日,华亭检察院干警深入有关银行网点,通过发放宣传彩页、现场讲解等方式,向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电信网络诈骗的新变化、新特点,引导群众注册安装反诈App,提高未成年人、老年人、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的防诈“免疫力”。
今年以来,华亭检察院与各银行联动,检察干警经常性深入银行网点,常态化以案释法,向来办理业务的群众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典型特征、常见手段、防范措施、举报方式等,引导群众提高识别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避免落入电信诈骗的陷阱。
能动履职
今年以来,华亭市检察院结合“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引导群众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切实守牢“钱袋子”安全。
检察干警到养老服务中心、国有企业、综合市场、乡镇、村(社区)宣传防范非法集资诈骗、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民法典等,引导群众远离非法集资,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共同守护美好生活。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