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永昌县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相关规定,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积极开展广覆盖、多层次、接地气、强渗透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升群众风险防范能力,厚植检察为民情怀。
普法宣传广覆盖接地气
“阿姨,记住一句话,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甚至是诈骗陷阱。投资前一定要仔细核实对方资质,不轻易转账,必要时可咨询银行或专业机构。”6月11日,永昌县检察院干警在永昌县文化广场参加“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集中宣传活动,现场讲解了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常见手段及防范措施,进一步提升群众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提高识骗防骗能力。
永昌县检察院检察干警走进县城广场、深入农村乡镇,通过专题讲座、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以案说法、解答咨询等形式,全面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及金融知识,并围绕非法集资、网络传销、套路贷、金融诈骗等经济犯罪的规律特点、表现形式、作案手段和典型案例,带领现场群众“沉浸式”识别骗局,引导群众理性投资、科学理财,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集资等经济犯罪,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打好防范经济犯罪的“预防针”,提高全民防非识假能力,筑牢经济犯罪安全防线。
法治讲座提升企业“免疫力”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员工对非法集资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6月13日,永昌县检察院检察官来到河西堡镇工业园区,深入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讲座,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企业员工的法治观念,还赢得了广泛好评。
“以前总觉得非法集资离自己很远,今天听了讲座才知道,原来它可能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回去后,我一定要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家人和同事,共同提高防范意识。”一位企业管理者听完讲座后说道。
永昌县检察院检察官采取“访”“听”“讲”等方式,围绕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高频非法集资骗局进行重点宣传,现场讲解真实案例,传播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犯罪的防范知识,提醒大家在面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幸运大奖”等项目诱惑时,要擦亮眼睛,提升自身“免疫力”。同时,检察官还现场解答企业经营者提出的法律政策适用、规范经营及遇到的法律难题,为经营者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线上发力增强普法效应
永昌县检察院持续在线上发力,在“小微信”上做好“大文章”,利用官方公众号及“爱永昌”APP不定时推送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小知识小视频,“键对键”服务,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各类经营主体和广大群众揭示非法集资骗局,强化风险提示,增强宣传吸引力传播力感染力,提升群众对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
“我们将持续创新普法宣传渠道,发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使‘不贪便宜不上当,不图高息不折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提升社会公众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和能力,厚植全民防非、主动拒非的良好社会氛围。”永昌县检察院检察官张雪琴说道。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鲜晓苏)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