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院里开展的‘师徒结对’活动,就没有我今天收获。”7月10日,在全市公诉人及律师论辩赛中渭源县检察院获得团体三等奖,在谈到体会时,参加论辩赛的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苟倩倩说。
苟倩倩第一次与导师“结对”是在2022年办理的一起挪用公款案。2022年8月份,犯罪嫌疑人郭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渭源县检察院指派苟倩倩所在的团队提前介入,重点就案件定性、涉案金额的确定、证据收集等全程引导调查。
“那时我刚到单位上班,了解不多,接手这个案件后,感觉头都大了,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苟倩倩说。就在这时,作为第一检察部负责人的张继平成了苟倩倩的“结对”导师。张继平告诉她,办理这类案件首先应判断调查机关是否查清案件事实,其次再审查适用法律是否正确。在导师的指导下,苟倩倩逐渐适应了工作节奏,并在此次案件的办理中获益良多。
近年来,为助推青年干警快速成长,渭源县检察院贯彻落实上级检察机关人才培养工作实施计划,在全院干警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筑牢政治忠诚,实施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着力为青年干警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导师“手把手”指导办案,指导青年干警的工作和学习,及时纠正他们在工作中的问题和瑕疵,使其尽快熟悉掌握办案流程,快速提升工作水平。同时,通过单人练习、双人对抗、新老抗衡等各种形式的实战演练,借助自身长期积累的办案经验和工作方法,通过传帮带,使得青年干警快速适应工作要求。“师徒结对”活动确定每半年为一个学期,师生分别撰写教学、学习心得,广泛组织交流,期末时,导师对学员进行考试,院领导小组对“师徒结对”情况进行考核。
自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来,全院干警的整体素能提升明显,青年干警成长速度加快,近三年来,有10名青年干警成为部门骨干,18名青年干警获得县级以上荣誉。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魏燕)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