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华亭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生态立市”工作目标,大力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能动履职,办好各类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案件,以公益诉讼助推生态修复,以“检察蓝”守护“生态绿”。
检察建议 让撂荒地补植复绿
“苗木长势良好,补植复绿的植被存活率较高,生态修复效果能直观显示出来……”6月 14日,安口镇徐家山弃渣场水土保持项目办工作人员向办案检察官说道。
今年4月,华亭市检察院检察官在工作中发现,徐家山隧道弃渣场种植的树木已有部分死亡,水土保持项目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遂向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督促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再次进行恢复治理。监管单位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履行监管职责并快速整改。
今年以来,华亭市检察机关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全面依法履职,对撂荒地生态环境问题监督整改,然后采取电话询问、书面函询、实地调查等方式持续跟进监督,推动形成撂荒地整治长效机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建立机制 多元治理生态污染
华亭市检察院建立“刑事+公益诉讼+案管”内设机构纵向联动、横向配合、线索移送机制,与公安、林长制办公室共同印发《关于建立“林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同时,该院紧盯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线索以及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持续跟进监督落实。
华亭市检察院依托乡镇检察室贴近群众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案件线索来源,与各部门加强协作配合,找准工作交融点,实现一体化办案。在“聚焦小微边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中,与水务部门共同对辖区内主要河流及河流岸线利用现状进行全面清查,并督促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在“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中,督促相关部门加大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监管,防止农田“白色污染”。在公益诉讼“回头看”专项行动中,以现场跟进监督的方式对整改效果进行监督,对行政机关消极整改的,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加强协作 共同保护“江河湖田”
华亭市检察院全面构建“河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等涉江河湖泊、林木资源、耕田地保护协作机制,系统性开展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取得较好成效。
全市检察机关依托“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将恢复性司法理念引入生态资源司法保护,秉承“以植代罚、修复为本”的原则,推进“补植复绿”生态机制的运用,形成林业资源保护“社会+行政+司法”共为共治的良好局面。
为做好河道“水文章”,真正实现“水长清”,全市检察机关加强巡查管控,实现全域覆盖。按照村级河长每日巡查、驻村检察室每月巡查一次的工作要求,加大对河道的巡查频率和次数,排查河道有无乱扔畜禽废弃物、有无倾倒垃圾、有无乱挖滥采等河湖“四乱”问题,并加大对乱倒乱排等破坏河道生态垃圾行为的整治,做到水岸齐抓、治管并举。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