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西固实践”

发布时间:2024-06-20 09:17:05     来源:甘肃法治报

近三年,西固区检察院探索构建“全过程、全覆盖、全方位、全领域”的预防治理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体系,促推“六大保护”形成合力的实践创新答卷和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固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打造的“彩虹伞”未检品牌被评为全省优秀检察文化品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蓝天。

“全覆盖”法治宣讲 讲透法理重教育

  西固区检察院将普法教育纳入学校“大思政课”范畴,与教育局、各乡镇街道共建《法治教育基地合作机制》,36名检察干警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社区法治辅导员,推动校园内外普法教育全覆盖。积极打造“彩虹伞”未检文化品牌,成立“彩虹伞”法治巡讲团,在全省首创“六式”宣讲法(“精品式”打造、“订单式”服务、“互动式”宣讲、“沉浸式”体验、“联动式”共建、“延伸式”覆盖),开展防止校园欺凌、防性侵等多主题、多角度的法治讲座660余场,覆盖4万人次,引导未成年人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全过程”司法保护 双向保护重感化

  涉嫌盗窃罪的朱某甲、朱某乙均系某中专学校学生,办案检察官积极协调退赔退赃取得对方谅解,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处理的同时,为二人制定矫治、学习、职业等规划,帮助二人真诚悔过、重拾自信,帮教结束后,二人均顺利考入大专就读。
       西固区检察院认真落实宽严相济、认罪认罚从宽、犯罪记录封存等司法政策,联合妇联、教育等部门建立“合适成年人人员库”,补位法定代理人职责,引入社工机构全程帮教,对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处理的32名涉罪未成年人制定个性化“感化良方”,综合实施不起诉宣布训诫、社会调查、社工帮教、心理干预、督促监护令等措施,促使10人重回校园,12人走上工作岗位,其余人员未发现再犯罪情况。

  同时,对涉案受害未成年人,全方位运用司法救助、心理疏导、支持起诉等检察方式,帮助22名受害未成年人走出阴霾、健康成长。辖区居民邵某的丈夫因意外事故身亡后,其家庭生计困难,两个年幼的孩子因户口问题无法就近入学,及时向邵某发放司法救助金3.3万元,协同教育局、学校,为两个孩子办理了就近入学。对性侵案件被害人,建立运行“一站式询问取证、家庭联动、多元救助”闭环工作机制,防止对未成年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

“全方位”前端防范 临界预防重挽救

西固区检察院联合多个部门成立全省首家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制定家庭教育指导实施方案,开展预防性家庭教育指导及干预,引导家长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做好前端防范。积极推动临界预防,与教育局、各学校建立问题青少年常态化筛查、防治对策会商、矫治情况通报等机制,对存在严重不良行为且屡教不改的12名学生,通过法治教育+训诫+心理疏导+亲职教育等方式,警醒其敬畏法律、迷途知返。

  西固区检察院研发未成年人临界预防法律监督数字模型,通过涉案重点场所、重点关注群体等数据比对,精准筛查线索34条,成案2件并及时介入开展矫治预防。该模型在全省检察系统推广应用。

“全领域”凝聚合力 检察建议重治理

西固区检察院积极推动行业、领域监管部门+检察监督能动综合一体履职,推动校园内外综合治理。

西固区检察院聚焦未成年人“禁足”领域,与区烟草局等八家单位联合制定《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草侵害协作机制》,与区监察委员会等九部门联合会签《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扩大未成年人的“保护圈”。坚持“四大检察” 综合履职,向涉案未成年人涉足的宾馆、酒吧、网吧、文身店、出租屋等场所的主管监管部门制发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21件,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8件,督促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禁足”法律规定,以行业领域综合治理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溯源治理,协同净化少年“成长圈”。

针对未成年人涉案及相关学校存在管理漏洞的问题,西固区检察院及时向教育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提出督促履职、加强监管等整改意见并监督落实,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法侵害。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杨丹 通讯员 王豆豆 )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