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检察温度
一一平凉检察机关做实做强民生司法保障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4月16日,灵台县检察院工作人员在人民调解员见证下,向救助申请人发放了国家司法救助金2.5万元。
今年以来,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平凉市检察机关扎实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四大检察”综合履职,做实做强民生司法保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检察温度。
多维发力打击违法犯罪
平凉市检察机关加强网络犯罪打击整治,全力守护公民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已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8件73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0件80人。强化公共安全领域专项监督,依法惩治危害生产安全刑事犯罪,督促有关部门加大对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厂矿企业安全检查,并结合办理的案件制发检察建议。在特种设备安全领域,灵台县、泾川县两地检察院针对住宅小区、商场电梯未落实定期检查制度等问题立案4件,发出检察建议4份。强化诉源治理,聚焦根治欠薪、养老诈骗、食药安全、土地资源、生态环保等民生领域,制发检察建议,促进堵漏建制,推动相关部门改进工作。
高效办案促进民生保障
全市检察机关围绕开展金融领域不良资产民事案件监督工作,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以金融安全促民生保障。在高质效办理金融领域民事监督案件的同时,充分利用数字手段,不断拓展金融领域民事检察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办案效果向社会治理转化。
同时,全市检察机关持续深化“支持起诉助力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专项活动”,与法院、司法局会签《关于加强民事支持起诉工作的协作意见》;聚焦民生司法需求,依托“民事支持起诉站”,为特殊群体依法提供诉权保障。截至目前,已审查受理支持起诉案件71件,办结69件,为72名弱势群体挽回各类经济损失104万余元。
加强协作化解行政争议
全市检察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民生热点和重点领域,与公、法、司等部门会签出台《关于协调做好行政案件及行政争议性化解工作的意见》,综合运用监督纠正、促成和解、公开听证、释法说理等方式,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推动案结事了人和。
不断加大公益诉讼办案力度,以建机制、强落实推动“检察蓝”助力“生态绿”。建立促进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从信息共享和案件线索移送机制、跨区域案件办理、案件研讨等方面确定了协作意见,解决损害公益的突出问题。与河长制办公室、法院、公安、司法局建立“河长+检察长+法院院长+警长+司法局局长”保护河湖生态工作协作机制,形成河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的合力,以法治手段助力黑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
专项监督强化耕地保护
平凉市检察院以“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为契机,在全市检察机关部署开展“耕地撂荒治理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强化耕地保护,保证粮食安全。通过发现线索向行政监管单位发出检察建议,已办理案件39件,完成撂荒地整治3.8万亩,全部复垦复种。
针对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采砂等破坏土地行为,全市检察机关依法立案办理民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0件,恢复土地320亩。依法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开展食用农产品安全检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依托食药环资检察办公室,对全市环资刑事、公益诉讼一审案件实现一站式办理。部署开展“小摊点 大民生”检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督促加强集(夜)市食品、燃气、环境管理,助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