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检察:公益诉讼护航安全生产

发布时间:2024-04-17 09:56:31     来源:法治甘肃网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今年以来,平凉市人民检察院做实“八号检察建议”,贴近群众生产生活,依法能动履职,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的预防功能和治理效能,为护航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防患于未“燃” 维护群众身边安全

“天然气管道整改加固后,我们不用天天担心了。”2023年3月23日,平凉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在市中心城区对天然气管道安全隐患治理开展“回头看”时,附近的居民这样说道。

平凉市检察院与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消防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成立协作办公室,充分发挥检察监督与消防监管职能,破解公共消防安全治理难题。

协作办公室成立以来,平凉市检察院持续跟进中心城区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问题,联合相关行政机关、企业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居民小区多次进行现场检查,已完成整改小区14个。相关基层检察院办理案件15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3件。督促消除“飞线充电”、楼道堆放杂物、阻塞消防通道、违规停放电动车安全隐患30余处。部署开展限高限宽路障治理小专项,督促拆除路障75处,建议合理规划、依法灵活设置,保障应急救援车辆通行,打通群众“生命”通道。加强森林火源管控,办理森林防火公益诉讼案件12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件,补植云杉、侧柏、连翘等林木65.3亩。

拧紧“安全阀” 保障矿山安全

全市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矿山安全治理监督,推动建设绿色矿山,运用大数据建立“非法采矿综合治理检察监督模型”。崆峒区检察院通过数据比对分析,筛选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过期案件线索2件,督促企业办理了安全生产许可证。静宁县某石料厂违法违规采矿且未采取矿山修复治理措施,出现开采面斜坡坡体弃渣及岩石裸露,黄土陡坎出现裂缝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静宁县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对矿山开采面采取了分台阶覆土、播撒草籽等治理措施,栽植云杉10000余株,拆除了原石料厂生活、生产建筑设备,清理了堆积的矿渣及石料,厂区恢复耕地30余亩。

紧盯“脚底下” 护航出行安全

全市检察机关依托平凉、固原《关于加强跨区域检察协作服务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甘宁交通大动脉的意见》协作机制,持续加大对城镇人行道路、公路、铁路等交通安全的监管保护力度,通过诉前磋商、公开听证等方式呼吁各界人士关注交通安全,督促及时消除隐患,加强道路常态化管护。

静宁县检察院向管理养护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修复防护网5处。华亭、庄浪、灵台等县检察院针对道路信号灯、转接凸面镜破损、遮挡、污浊、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开展监督,制发检察建议8份,点亮交通“航标灯”,减少了小隐患酿成大事故的风险。

华亭市检察院与天水麦积区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运输检察院、中铁西安局宝鸡工务段建立陕甘相邻跨行政区划涉铁路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此机制运行以来,铁路沿线基层检察院办理相关案件4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件,督促清理铁路沿线垃圾118立方米,加装围栏网68米,以法治手段全力保障铁路运行安全。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