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诉源治理厚植为民情怀
——定西检察机关推行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机制取得实效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张芳
2023年,定西市检察机关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诉源治理,强化预测预警,落实首办责任,全力推行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机制,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定西市检察院“控申为民办实事”团队获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表扬。
完善信访机制 践行司法为民
全市检察机关开展“文明接待窗口”创建活动,扎实推动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接待窗口“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严格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共接收各类信访668件次,全部做到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进一步完善检察长接访制度,深入推行“四门四访”信访工作机制,通过开门接访、进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推动院领导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心贴心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基层。全市检察机关院领导接访38件(次),办理群众来信187件。
全市检察机关努力把接访工作从程序性回复向实质性解决问题转变,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信访申诉,全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对于妇女、儿童、老人等群体,或者因长期信访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的群众,积极引入心理咨询帮扶。发现信访群众生活确实困难的,及时向职能部门移送困难线索协调解决问题,先后为3名困难群众协调民政部门解决了农村低保。
坚持多元解纷 促进诉源治理
全市检察机关进一步压实首办责任和属地责任,努力推进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工作。落实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工作。构建“包案全覆盖、工作有侧重、化解是关键”包案模式,实现首次信访的刑事申诉、国家赔偿和立案监督案件全部由院领导包案办理,切实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领导包案办理并实质化解首次申诉信访案件62件、疑难复杂信访5件。
同时,建立公开听证常态化工作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案件积极开展检察听证5件(次),为方便信访群众灵活开展上门听证、简易听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律师等第三方力量参与,汇集多方力量开展释法说理,帮助当事人梳理诉讼请求、理清法律关系、纾解心中郁结,形成矛盾化解合力。落实信访事项首接首办工作机制,对符合检察机关受理管辖规定的信访案件及时引入法律程序办理。把化解矛盾纠纷融入诉讼监督案件办理的全过程,对当事人有和解意愿的,积极引导当事人达成和解,促进案结事了人和。2023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刑事申诉等申请监督类案件132件,促成当事人息诉息访100余件。
坚持能动履职 提升救助质效
全市检察机关增强司法救助工作主动性,积极拓宽司法救助渠道,全面提升司法救助工作质效。深入开展“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专项活动。全面摸排救助线索,对进入检察办案环节的因案致困当事人实现“应救尽救、救急为先”。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138件,向160名困难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207.5万元。
同时,对农村地区困难当事人、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主动告知程序、及时审查办理、快速审批发放。坚持“一次救助、长期关怀”理念,持续对救助对象进行跟踪回访,跟进监督救助金使用情况,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持续传递司法温情。与妇联、民政等部门联合开展司法救助对象回访活动13人次。
此外,与民政、妇联、教育等部门建立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将司法救助与心理疏导、就业帮扶、民政救助、城乡低保等社会帮扶相结合,全方位解决被救助人生活困难,做好司法救助“后半篇”文章。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通过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函建议等方式,为74名困难群众落实社会救助保障措施。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