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诉源治理 多元化解纠纷
——定西检察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张芳
今年以来,定西市检察机关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有效推进“主动创稳”行动和“铸忠诚警魂”活动,加强诉源治理,强化预测预警,建立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坚持司法为民 提升办案温度
坚持把群众诉求听在心里、办在实处。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幸福清单”。检察干警以“四下基层”活动为契机,通过领导接访、上门走访、带案下访、联合接访等形式,为群众排忧解难。
70多岁的侯某某是一起故意伤害案件受害人,多年信访。当地检察机关受理侯某某的信访案件后,鉴于老人年老体弱、出行不便,办案人员多次到远在山区的侯某某家中走访,寻求矛盾化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办案人员邀请律师参与,经过充分释法明理,侯某某的儿子表示认可法院判决结果,答应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并劝说服判息诉,一起信访积案终于化解。
坚持多元解纷 促进矛盾化解
加强诉源治理,全链条压实案件首办责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办案前头。全市检察机关以“事心双解”为目标,综合运用领导包案、检察长接访、公开听证、帮扶救助等多元解纷机制,依法分类处理群众诉求,扎实开展信访矛盾源头治理、信访积案攻坚化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工作。
信访人李某与刘某某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因言语争执发生打架,经鉴定李某的伤情为轻伤二级。当地检察机关综合全案事实及刘某某认罪悔罪态度等因素,对刘某某作出不起诉决定,李某不服向上级检察院申诉。在办理李某申诉案件过程中,办案检察官把矛盾化解工作贯穿在办案始终,邀请人民调解员、律师、心理咨询师在李某家中开展上门听证,最终打开了李某的心结。李某对之前过高的民事赔偿请求有了理性的认知,双方就民事赔偿达成协议,李某谅解刘某某并撤回申诉,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坚持纾困解难 加强司法救助
积极拓宽司法救助渠道,增强司法救助工作的主动性,建立经济救助、心理疏导、社会帮扶、跟踪回访“四位一体”的司法救助机制,实现精准救助、长效救助。对邻里、亲属之间的轻伤害案件,依法运用司法救助制度,在解决被害人因案致困的同时,着眼化解矛盾、修复社会关系,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王某系一起刑事案件被害人,经鉴定为重伤二级,失去劳动能力,妻子因照顾王某不能外出打工,两个孩子都在上学,诉讼中王某没有得到有效赔偿,家庭生活困难。当地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王某存在因案返贫风险后,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为王某某发放司法救助金2.4万元。同时依托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加强与民政、团委、乡镇、村委等部门的衔接沟通,为王某家庭协调解决农村二类低保,为王某女儿解决入学资助金1万元,切实解决了王某家庭生活困难。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