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检察机关“四个聚焦”打造知识产权综合履职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3-11-24 17:00:16     来源:法治甘肃网

  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核心,也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定西市检察机关积极落实上级院决策部署,突出“四个聚焦”,创新方法举措,知识产权综合履职定西实践成效明显。

聚焦地域特色 精准施策强监督

  “定西马铃薯”是“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年来,定西充分发挥马铃薯品牌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成功注册了马铃薯相关产品商标80个,粉条类商标149个。为全力保护地方特色知识产权,全市检察机关以综合履职为突破点,融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监督职能,成立“知识产权办案团队”,历时3个月对马铃薯品牌保护开展了走访调研,收集资料500余份,走访企业132家、农户370户,梳理出乱用、冒用、擅自使用和错误使用4个品牌保护不力问题,向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全面履职,规范市场主体使用行为,切实解决商标“注而不用、用而不管、管而不畅”的问题。

聚焦体制机制 沟通协作聚合力

  近年来,定西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创新工作,全市已成功注册商标13128个,授权专利1757项,登记版权8个。为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年初市检察院联合市场监管局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实施方案》,开展“蓝天”“铁拳”和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合力查办侵权违法案件12件。7月,安定区检察院联合当地法院、公安局、市场监管局、新闻出版局签订《保护知识产权检察监督和行政执法协作机制》,进一步从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协助办理、维权援助等方面汇聚了执法合力。机制建立后,行政机关向司法部门移送违法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假烟、假酒、假咖啡、假种子线索9件,审查后检察机关引导公安机关侦查5案10人,目前4案8人提出了公诉。

  聚焦数字赋能 监督类案查疏漏

  为进一步提高检察监督参与知识产权综合履职新路径,定西市检察机关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碰撞,搭建了“知识产权保护类案监督模型”,以数字模型赋能检察类案监督、系统治理,有效防止“以罚代刑”“因刑误罚”问题。目前检察机关已通过模型发现假冒注册商标违法犯罪后行刑衔接不畅和刑罚执行不到位的监督“盲点”7个,依法向行政监管部门制发类案监督检察意见,督促行政监管部门对涉刑后行政处罚落实不到位问题进行整改。对法院判决的知识产权案件刑法执行不到位、看守所未及时交付执行、混管混押情况,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6份,切实督促刑罚执行。

  聚焦行刑衔接 设立站点优服务

  近年来,违法销售假烟侵犯知识产权,破坏市场经营秩序案件逐渐增多,为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沟通衔接,今年定西市检察机关联合烟草部门设立了“知识产权保护检察工作站”,从11个方面加强了协作配合。工作站建成后,检察机关对5起烟草部门移送的假烟案件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并对销售假电子烟的6名违法嫌疑人提出了非法经营罪的认定意见。为进一步优化检察服务,全市检察机关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立“知识产权绿色通道”,帮助23家企业规范使用商标,有效防止了侵权事件发生。立足“千人进万企”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发放《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规范》5000余份,向企业讲解知识产权申请注册、推广运用、监管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120余场次,企业维权意识显著增强。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