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公益保护“大合唱”
——安宁区检察院积极打造“三人行”公益诉讼检察名片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何明霞
“三人行,必有我师。”近年来,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检察院切实履行公共利益代表职责,积极打造“三人行”公益诉讼检察安宁名片,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公益保护作用,提升检察监督的力度、广度、精度,以办案凝聚各方合力,扩大公益保护“朋友圈”,奏响公益保护“大合唱”。
今年2月,安宁区检察院收到群众举报某住宅小区过度修剪树木的案件线索。经走访调查后查明,该小区工作人员基于小区树木树冠过大、树枝过长,影响业主居住采光;部分树枝穿过架空电线,存在安全隐患等原因,对小区内多棵树木进行较大规模截干、锯枝,部分树木仅剩树干和少数分叉,树冠已不复存在。另查明,上述修剪未经园林绿化行政部门批准,且修剪方式不符合城市树木修剪要求,属私自修剪、破坏树木。
为提升案件办理质效,检察机关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案件公开审查。人民监督员认为小区物业截断主干、去除树冠的修剪行为破坏了小区人居环境,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建议检察机关深挖私自、过度修剪树木背后的普遍性、深层次原因,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压实绿化养护责任,规范全区树木修剪工作,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域、造福一方的监督效果。
安宁区检察院充分听取人民监督员的意见建议,对全区物业小区开展实地调查。调查中,制止了一起私自修剪行为。再查明,多处小区物业对树木修剪标准、审批程序等事项缺乏了解,导致“修绿”变“毁绿”,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势在必行。
检察建议从“办理”向“办复”转变,是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新理念。为确保所制发检察建议更具“刚性”,安宁区检察院主动听取人民监督员的意见建议。人民监督员认为,安宁区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前的调查工作扎实,问题抓得准确,释法说理透彻,提出相关行政机关确存行政不作为,确有必要发出检察建议。为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以诉源治理促进社会治理,人民监督员建议重点处理好“治已病”与“治未病”之间的关系,对过度修剪的树木及时养护补救,无法补救树木予以补栽补种。
被过度修剪树木长势如何,规范树木修剪宣传工作是否到位,所制发检察建议是否起到良好效果?带着这些疑问,今年10月,安宁区检察院邀请人民监督员深入物业小区,针对私自、过度修剪树木整改效果开展“回头看”。办案人员向人民监督员展示了前期过度修剪树木的图片,介绍了检察建议发出后相关行政机关采取的补植补救措施及开展宣传情况。
“这几棵被过度修剪的树木幸好得到及时养护,现在已长出了许多枝叶,园林绿化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工作也很到位,避免了擅自、过度修剪树木行为再次发生。”实地查看后,人民监督员对树木过度修剪治理效果给予充分肯定。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践行为民司法的生动写照。下一步,安宁区检察院将持续打造“三人行”公益诉讼检察安宁名片,自觉把检察履职置于人民监督之下,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最强外脑”和“监督利器”作用,为安宁区检察院当好辖区公益代表,提升公益诉讼“精准性”“规范性”建言献策,让检察办案更有底气更加透明。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